第四十三回
  .

  第四十三回 身作红云长傍日 心随碧草又迎风

  康熙从慈宁宫出来。韦小宝跟着回养心殿,在殿外候传。过了良久,见前锋营统领阿济赤从殿中出来,韦小宝心道:皇上定是调动前锋营,加紧严防。接着太监传韦小宝进见。康熙屏退侍卫、太监,命他关上了殿门。康熙蹙起了眉头,在殿上踱来踱去,显是心中有个难题,好生委决不下。韦小宝见状,心下惴惴。小皇帝年岁渐长,威势日盛,韦小宝每见到他一次,总觉亲昵之情减了一分,畏惧之心加了一分,再也不是当时互相扭打时那么肆无忌惮。过了一会,康熙说道:小桂子,有一件事,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韦小宝道:皇上聪明智慧,诸葛亮甘拜下风,想出来的主意,一定是高的。康熙道:这一回可连诸葛亮也没法子了。你有三件大功劳,我一件都没赏你。擒获毛东珠是第一件。说得蒙古、西蒙两路兵马归降,是第二件。刚才又派人击毙反贼,救了太后,那是第三件了。你年纪小小,已封了伯爵,我总不能封你为王哪说到这里,哈哈大笑。韦小宝才知道皇上跟自己开玩笑,喜道:这几件事都托赖太后和皇上洪福,所有功劳都是皇上自己的。可惜皇上不能封自己的官,否则的话,皇上该当自己连升三级才是。

  康熙又是一阵大笑,说道:皇帝虽不能升自己的官,可是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皇帝爱给自己加尊号。有件甚么喜庆事,打个小小胜仗,就加几个尊号,虽然说是臣子恭请,其实还不是皇帝给自己脸上贴金。真正好皇帝这么自称自赞,已然颇为好笑,何况许多暴君昏君,也是圣仁文武、宪哲睿智甚么的一大串。皇帝越胡涂,头衔越长,当真恬不知耻。古来圣贤君主,还有强得过尧舜禹汤的么可是尧就是尧,舜就是舜,后人心中崇仰,最多也不过称一声大舜、大禹。做皇帝的若有三分自知之明,也不会尊号加到几十字那么长了。韦小宝道:原来鸟生鱼汤是不加自己尊号的。皇上是鸟生鱼汤,自然也不加了。不过照奴才看来,打平吴三桂之后,皇上倘若不加几个头衔风光风光,未免太也吃亏。康熙笑道:吃甚么亏韦小宝道:打平吴三桂之后,皇上大封功臣,犒赏三军,大家都要升官发财。皇上自己非但升不了官,反而要大开库房,黄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子,一箱箱搬出去花差花差,岂不大大破财康熙笑道:你就是没学问,没出息。扫除吴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那就是你主子的升官发财。韦小宝道:原来如此。康熙道:不过荡平吴逆之后,群臣一定是要上尊号的。这些马屁大王,有事的时候不能为朕出力分忧,一待大功告成,他们就来捡现成便宜,大拍马屁了。韦小宝道:皇上事事有先见之明。咱们那时候静静的瞧着,那几个官儿请皇上加尊号,谁就是马屁大王。康熙笑道:对那时候老子踢他妈的狗屁股。君臣相对大笑。

  果然不出康熙所料,吴三桂平后,群臣便上尊号,歌功颂德,大拍马屁。康熙下谕道:贼虽已平,疮痍未复,君臣宜加修省,恤兵养民,布宣德化,务以廉洁为本,共致太平。若遂以为功德,崇上尊称,滥邀恩赏,实可耻也。这已说得十分严峻,但群臣兀自不悟,以为康熙不过假意推辞,又再请上尊号。康熙颁谕:朕自幼,觉古人君行事,始终一辙者甚少,尝以为戒。惟恐几务或旷,鲜有克终,宵衣旰食,祁寒盛暑,不敢少间。偶有违和,亦勉出听断。中夜有几宜奏报,披衣而起,总为天下生灵之计。今更鲜洁清之效,民无康阜之麻,君臣之间,全无功绩可纪。倘复上朕尊号,加尔等官秩,则徒有负愧,何尊荣之有群臣拍马屁拍在马脚上,闹得灰头土脸,这才不敢再请。此是后话,按下不表。康熙笑道:皇帝自己加尊号,那是多得很的,不算希奇。明朝有个正德皇帝,那才叫奇了。韦小宝道:这个皇帝,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