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领十名佐领,顶盔披甲,下马上台前行礼。随即一队队兵马在台上操演。藩兵过尽后,是新编的五营勇兵,五营义勇兵,每一营由一名总兵统带,排阵操演,果然是兵强马壮,训练精熟。韦小宝虽全然不懂,但见兵将雄壮,一队队的老是过不完,向吴三桂道:王爷,今日我可真服了你啦。我是骁骑营的都统,我们骁骑营是皇上的亲军,说来惭愧,倘若跟你部下的忠通营,义勇营交手,骁骑营非大败亏输,落荒而逃不可。

  吴三桂甚是得意,笑道:韦爵爷夸奖,愧不敢当。小王是行伍出身,训练士卒,原是本份的事儿。只听得号炮响声,众兵将齐声呐喊,声震四野,韦小宝吃了一惊,双膝一软,一屁股坐倒椅中,登时面如土色。

  吴三桂心下暗笑:你只不过是皇上身边的一个小弄臣,仗着花言巧语,哄得小皇帝欢心,除此之外,又有什么屁用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居然晋封子爵,做到骁骑营都统,钦差大臣,可见小皇帝莫名其妙,只会任用亲信。他本来就没把康熙瞧在眼里,这时见了韦小宝这等脓包模样,更是暗暗欢喜,料想朝廷无人,不足为虑。阅兵已毕,韦小宝取出皇帝圣谕,交给吴三桂,说道:这是皇上圣谕,王爷给大伙儿读读罢。吴三桂跪下接过,说道:是皇上的圣谕,还是请钦差大臣宣读。韦小宝笑道:他认得我,我可不认得他。我瞎字不识,怎生读法

  吴三桂一笑,捧着圣谕,向着众兵将大声宣读。他声音清朗,中气充沛,一句句远远传了出去。广场上数万兵将屈膝跪倒,鸦雀无声的聆听。圣谕中嘉奖平西王功高勋重,勤劳王事,镇守边陲,扶定蛮夷,属下诸将士卒,俱有辛绩,各升职一级,赏赐有差。待圣谕读完,吴三桂向北磕头,叫道:恭谢皇上恩典,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兵将一齐叫道:恭谢皇上恩典,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韦小宝事先有备,没有吃惊,但数万兵将如此惊逃诏地的喊了出来,却也令他心旌摇动,站立不稳。回到平西王府,吴三桂便跟他商量公主的吉期。韦小宝皱起眉头,甚是不快。

  吴三桂道:下月初四是黄道吉日,婚嫁喜事,大吉大利。韦爵爷瞧这日子可好韦小宝心想:公主一嫁了给了吴应熊,这我假驸马便做不成了。说道:这似乎太局促些了罢公主下嫁,非同小可,王爷,你可得一切预备周到才是。不瞒你说,这位公主很得太后和皇上宠幸,有什么事马虎了,咱们做奴才的可有大方便。吴三桂一凛,心想:你故意刁难,还是在勒索贿赂笑道:是,是。全仗韦爵爷照顾,有什么不到之处,请你吩咐指点,我们自当尽力办理。初四倘若太急促,那么下月十门也是极好的日子,跟公主和小儿的八字全不冲克,百无禁忌。韦小宝道:好罢我去请示公主,瞧她怎么说。

  回安安阜园,已有云南的许多官员等候传见,韦小宝收了礼物,随口敷衍几句,打发他们走了。想起来到云南之后,结义兄长杨溢之却未见过,便差人去告知吴应熊,请杨溢之过来一见。杨溢之没来,吴应熊却亲自来见,说道:韦爵爷,父王派了杨溢之出外公干未回,不能来伺候爵爷。韦小宝好生失望,问道:不知他去了何处几时可以回来吴应熊脸色微变,说道:他他去西藏,路途遥远,这一次韦爵爷恐怕见他不着了。韦小宝见他似有支吾之意,心想:他说话不尽不实,在捣什么鬼问道:不知杨兄去西藏办什么要事去了多久吴应熊道:也不是什么要紧大事,西藏的喇嘛差人送了礼来,父王便命杨溢之送回礼去。还是前几天走的。韦小宝道:这可不巧得很了。送走吴应熊后,越想越觉这件事中间有些古怪,他们明知自已跟杨溢之交情甚好,自己来到云南,正好派杨溢之陪伴接待,怎么迟不走,早不走,自己刚到云南,吴三桂便派杨溢之出门,倒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