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灵平安的烦恼
��二条,有关加入帝国的规定的三条必要条件。

  于是……

  帝国内阁乱成一锅粥。

  东莱问题,引发了第一次宪政危机。

  最终,此事不得不提交大理寺审理。

  而大理寺的九位大护法,则承担起了第一次正式意义上的对宪法进行解释的工作。

  经过长达数年的审理与商议后,最终大理寺大护法以五比四否决了东莱王国加入联邦帝国的请求。

  理由是:虽然,东莱岛与帝国有着悠久的联系,且有证据表明,曾有帝国先民在此定居……但是依照宪法的原则和太祖、太宗、高宗的多次解释,东莱并不构成可以加入帝国的必要条件……但是考虑到,东莱人民的感情以及有关历史……建议中枢立法,允许东莱以某种形式,参与到帝国大家庭的合作中……

  于是,东莱自治州诞生了。

  这是一个在版图上,绝不会被标注为帝国领土,但实际上和帝国领土没有区别的自治领。

  当地的一切,都是按照帝国体制。

  当地人民享有一切帝国人民除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的一切权力。

  同时中枢财政,每年都有拨款照顾,采用的是‘特别预算’的名义。

  虽然钱很少,每年就几百万。

  但东莱一共就三万平方公里不到,总人口加起来几十万。

  靠着联邦帝国的大市场和资源,这几十万人口,直接过上了相当于本土的生活。

  先进的完备的基础设施……

  高度发达的网络……

  还有廉价到超乎想象的谷物、药品、机械……

  自然,还有着同样的教育水平。

  东莱几十万人口,却在过去百年,向帝国输送了十几位大学士。

  东莱人在考试方面,更是相当出色。

  每年都能有上千名东莱人来到本土就读大学!

  这一次也不例外。

  根据已经公布的成绩,东莱考区的三千多名应届考生,大学录取率接近了百分之六十。

  其中,有两百多人,分数线达到了重点大学的标准!

  灵平安看着微书上那一张张照片,也是感慨不已。

  “其实我也可能会是东莱考生中的一员……”

  联邦帝国在昆仑州有两个援助的支点。

  一个是麻林,一个是东莱。

  麻林海军基地和东莱空军基地,是帝国向昆仑州伸出的两条援助之手。

  每年有数千万吨援助物资,通过这两地进入昆仑州。

  大部分是粮食和药物。

  而大部分援外人员的子女,是在东莱上学。

  那边相对安全,且拥有不亚本土的发达设施。

  所以,灵平安当年其实都已经打包好行礼,准备去东莱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