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要适应新的规矩
br />
  说着,他看向正在弹奏火不思的巴特,又瞅了瞅酒肆内外正笑着拍手的观众,又道:“现在听来,火不思弹奏的确实不错,只是怎无人用埙与他合奏?”

  “每日午时才有人合奏,现下并无。”刘錡解释一句,又对李全道:“你怎不将事情与高书记解释清楚就把人带来了?”

  “我适才明明已经向高书记解释过了。”李全忙道。

  “李佐史确实解释过了,是我适才急于走来,没用心听。”高适也道。

  “原来如此,是我误会了。我敬二位一杯!”说着,刘錡端起酒杯饮了一口。

  “干杯!”高适与李全也忙举起酒杯。

  他们边吃边聊了起来。高适中午吃的酒不少,这时又饮了好几杯,有些醉了,说起自己在中原的经历。他一说,刘錡才知晓高适从开元十九年、二十八岁起就钻营官场,也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一直到三年前天宝八年、四十六岁的时候才考中,还不是进士科,授官也仅仅为县尉。

  今年春高适辞了县尉之职,又来长安,终于成功被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召入幕中。正巧朝廷要派人出使大食,哥舒翰举荐了他,他就作为使者来了安西。

  诉说自己生平的时候高适还时而落泪,为自己蹉跎大半生而悲伤。刘錡忙劝道:“李太白有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高书记大才,将来必有重用的一日。”李全也出言劝解。

  “借二位吉言,若将来能有出头之日,必定报答二位。”高适又哆哆嗦嗦的站起来要对他们行礼,但礼还没行完就差点跌倒,刘錡忙扶住他。

  高适吵嚷着又喝了几杯,彻底醉了,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起来。刘錡左右看了看,对李全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明日我再找你吃酒。我送高书记回去。”

  “不在这里把晚饭也吃了?”李全笑道。

  “在这儿吃就控制不住想吃酒,我今日吃的不少,不能再吃酒了。”刘錡道。

  “也对,不能多吃,吃醉了可不好。”李全说着,又看了一眼高适,确定他已经烂醉如泥,忽然正色对刘錡道:“刘郎,我有件事,要劝谏你。”

  “怎用上了劝谏一词?”刘錡笑道。

  “我可不是在与你开玩笑。”李全道:“这事对你十分要紧,你可不要不当回事。”

  “何事?”见他说的郑重,刘錡也坐直了身子。

  “你对待高书记,似乎太恭敬了些。”李全道:“我知晓高书记是岑书记的友人,在中原名气不小,你敬着些也平常;但你也太恭敬了。”

  高书记现下本职才是陇右节度使掌书记,大约等同五六品的官职;加衔是西平郡长史,也才从五品上。你升了下府果毅,就是从六品下。他虽然官比你略大,但也都是中品官员,又不是本衙门的上官,这样恭敬做甚?你已是六品官,还想着得到举荐书去中原游历不成?

  再说以后的前途。派一个掌书记出使大食,摆明了朝廷不在意大食人,返回京师也没甚底功劳,多半仍去做掌书记;而你前有王节度使临终举荐,后有封副使青睐,虽然一时不可能再升官,但将来前途一片坦途,再有三五年就比高书记官大了。你同样不必这样恭敬。

  况且这样做也不仅是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