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云罗】第十二集 第十一章 三生之约 万里同行
�大鹞拦腰撞出一个大口子!船身被奔涌的江水灌入,不一会儿就沉入江中!盛军的巨舰比燕军的要多,往常纵横无敌,但想冲撞灵动的燕军船只全无可能。且靠的近了,燕军弓弩齐发,盛军的水手伤亡不轻。

  今日则大为不同,盛军依托八艘巨舰为核心,轻灵的小船环绕周围,不仅让燕军三鹞再无往来穿插的空隙,且在屡屡吃亏的灵活机动一项上也不再落于下风。

  “大人……”盛军的变阵卓有奇效,燕军一开战就落在下风,再打下去恐怕多有死伤。都是久惯征战的宿将,一眼就看得出来。

  蒯博延摆手阻止身边将领的谏言,从身后取出一枚令箭掷下道:“传令,变阵,擅退者斩。”

  战场形势逆转,盛军拱卫着八艘巨舰像大江中八座坚不可摧的移动堡垒,步步为营,步步紧逼。燕军接到军令不敢后退,只得依据变阵的旗语往来迂回,意图通过牵扯打乱盛军牢不可破的阵势。但盛军不为所动,离得远了绝不追击,离得近了立刻与燕军对射。一旦短兵相接也是白刃见红,浴血奋战。

  江面被盛军一点一点地蚕食,燕军一层一层的防御阵线被破。略一估算下来,至少有百余条战船,两千余名将士阵亡。且盛军进击之势即使付出惨重的代价也没能阻挡。

  激战了大半日,两军将士都筋疲力竭,盛军才鸣金收兵,盛军大营里得胜鼓齐鸣,士气大振,一扫开战以来屡战不利的阴霾。

  “韩铁衣……”蒯博延吃了场败战疏无怒意,更不用说沮丧懊恼,而是隔江朝着盛军大营频频点头,仿佛遥远的彼岸,也有一双眼睛露出惺惺相惜之意:“尔不死,我不得安……吴征不死,大燕难安!”

  盛军大胜了一场,捷报传至紫陵城,金銮殿上皇帝连发三道圣旨表彰前线将士,百姓亦群情振奋。

  燕军自这一战后闭了寨门休战,歇了五日战事又启!燕军再度变阵,除了几艘巨舰压阵守住寨门之外,其余船只全部打散,但细心观看,燕军凌乱中又颇有章法。

  一艘大鹞,一艘中鹞,一艘小鹞,每三艘船为一组,不远处又跟着一艘天虹。每组船队各自为战,在江面上翩若鹞鹰。他们绝不试图靠近盛军巨舰,反而远远避开,只在外围与中小船只搏杀。以天虹船上的劲弩强弓先行压制盛军,接近盛军后再强行登船,即使伤亡也在所不惜。待登了船两军混战,盛军就不敌燕军的勇武。而盛军巨舰上的箭雨也束手束脚不敢发射误伤友军,只能任由双方将士殊死搏杀。

  盛军肉搏打不过燕军,燕军要登船先得付出惨重代价,两军这一战打得难解难分,不得已各自收兵。但是盛军的新阵又被找到了破解之法,韩铁衣作为主将,决不能接受在江面上占不到便宜的结果。需知燕军兵多将广,同样的损耗总是盛军吃亏。且燕军水战日渐一日地熟练,长此以往下去,待燕军发动不破敌阵终不还的决战,盛军绷紧的弦必然先断!——这一次不会再有张圣杰在危难之际以真龙天子之躯亲临前线的事情再发生。

  两军不断变阵,连日缠斗,互有胜负一交战就打了两月。

  形势日复一日地紧张,时近深冬,江水渐渐枯竭,盛国不少不在战场中心的江岸边防都感到萧瑟肃杀之意。这一次燕国船骑双行沿江而来,西连荆陕,东接靳黄,光寨栅联络就延绵三百余里。枯水期一到,燕军兵马步骑更能派上用场,战局也绝不会像从前只拘泥在濡口一处。

  “三日之后,二更造饭,人含枚马衔铃,紧闭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