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扶棺
msp;矫正过枉,不外如是。

  且不说北方如何异动。

  西北,终于是传来了噩耗,杨惟忠杨老太尉去了。

  撒手人寰,期间还不忘念着燕云之地,说出了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虎狼之词。

  赵旧。思量了许久。

  在他的记忆中,杨老太尉的形象居然是有些模糊,前年一别,就成了天人交割,阴阳两别了。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杨老太尉一生忠于我大宋,堪称是忠烈。

  朕许以陪葬帝陵,牛皋,杨再兴,你二人去一趟,亲自替朕扶棺而归。”

  赵旧对自己最看重的两位心腹爱将下达了口诏,众人从中看出了赵官家的态度。

  官家无比看重此人。

  ……

  西北,陕州府。

  “末将等恭迎天使,馆驿已备,但请两位天使移步,稍解逆旅风尘。但有所命,俺们无不凛遵!”

  在陕府府外,接官亭畔官道之上,一群顶盔贯甲,披着大白披风的将领与现在在陕州府的大批文臣,文左武右分班站好,一切仪注行过,恭迎从车上下来的两位使节。

  这个场合,牛皋杨再兴都穿上了素服,以示哀默。

  主将身死,三军素缟。

  这与两员大将都微微点头示意,向来迎接诸人示意。

  有宋一朝,君权还没有到后世明清之际那样登峰造极。

  迎接奉节而出的使臣也没有那么多恶心的礼节来表明对皇帝老子的崇敬。托大一点平礼相见都没人挑眼。

  今日迎接两位使节都算是隆重到了十分,只不过因为杨老太尉之事,导致大家的表情都非常的肃穆,现场的气氛也是万分压抑。

  牛皋只道:

  “官家心切杨老太尉,某等为臣子的岂能偷安?接风是不敢领了,仪注行到,也就罢了,某等就在这接官亭左近觅个地方稍稍休息。

  应命之人点调齐备,也就出发,各位盛情心领,心领!汴京回返,再和诸位亲近罢…………

  大家心里面却记一句话,只要大家心里有着大宋有着官家,官家不会忘了诸位的功劳和苦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杨再兴也是开口说道:

  “官家许了杨太尉陪宿皇陵,此为厚恩也,甚至官家亲自写了一幅字给杨太尉后人,俺一并带来了。”

  曲端带来了杨太尉的长子杨同,在众人的见证下,一起打开了赵官家的亲笔手书。

  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诗。

  《闻西军收复西北赠杨老太尉》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燕云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赵官家用的是小楷。

  可这些军将听闻此诗之后,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杨太尉之前交代的后事吗?

  什么是感同身受?赵官家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