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铁匠
细端详。

  这只火铳长约五尺,折算成米有一米五,虽然看起来很是笨重,却已经是大明武器领域最精尖的发明了。

  崇祯皇帝拿在手里的这根改良版鲁密铳只能算是个毛坯品,枪管内壁还很粗糙,扳机附近的铆钉还没有上牢,尽管如此,却也能看得出这只火铳与众不同,威力强大。

  毕浩昌陪护在崇祯旁边,听见问话,连忙答道:

  “回皇上,照目前的进度,最多只要半月,五十杆火铳就可以造出来了。”

  “日夜加工呢?”崇祯皇帝将眼睛贴着黑洞洞的枪口望进去,把旁边王承恩吓得不轻。

  毕浩昌耐心解释道:

  ”回皇上,自从皇上正月初四宣布成立火器局以来,卑职手下五十二名工匠夜以继日,轮流打造,铁炉里的炭火自那时起就没熄过,”

  崇祯微微一震,这群匠人的实干精神让人感动,他忽然想起一个问题。

  “前几日这些瓦房还没起来,你们几十号人睡在哪里?”

  毕浩昌犹豫片刻,忐忑不安道:

  ”搭地窝子。”

  搭地窝子在华北西北比较常见,露宿荒野时,在空旷地面上挖开几个大洞,用干草棉絮之类的保暖之物将洞塞满,晚上人睡在地窝子里,在旁边升几堆篝火,既能保暖,又能驱赶野兽。

  “你堂堂一个千户,大明六品武官,也能和普通匠户睡地窝子?”

  “别人睡得,卑职为何睡不得?”

  崇祯抬头望着站在眼前的毕浩昌,强力压抑住内心激动,没有上前握住他那长满老茧的双手。

  “早知你如此勤勉,就该早些把你从诏狱里放出来!”

  崇祯连连称赞,毕浩昌和他父亲相比,无论是人品还是才能,都远超父辈。

  “倘不是陛下以身涉险将卑职从北镇抚司地牢里救出,卑职这会儿恐怕已经鼠疫病亡,被丢进城东乱坟岗了。”

  崇祯微微一笑,转移话题道:

  “最少也有十五天?”他说这话的时候咂了咂舌头,十五天时间明显超出了预期。

  见崇祯这样反应,毕浩昌连忙解释道:“回皇上,这已经是火器局现在最快的速度了,倘若以后还有匠人加入,或许会更快些。”

  ”哦,”

  崇祯听罢点了点头,他知道毕浩昌没有说谎。

  小作坊生产方式不能和机器化军火生产相比,古代手工业与现代工业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皇庄火器局这些匠人们都是良善之辈,没人偷奸耍滑,崇祯没理由怀疑他们。

  崇祯四处看了看,沉吟不语。他这次来好带了那把九五手枪,准备让匠人们看看,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虽然不能仿造,但也可以让大家开开眼。

  看到鲁密铳还没完工,崇祯感觉心底就像被破了瓢凉水一样,颇有些心灰意冷了。

  崇祯见毕浩昌站在自己面前手足无措,显得很不安,便挥挥手道:“你也去忙吧,朕就带着王承恩四处四处看看,好好干,到时朕会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