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这一去打听一下来的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晚的,后面还有几位夫人没来呢。安宁刚一进到后院,就被院子里的几个人打量了。安宁面上功夫早就磨练出来了,就是被人打量脸上的笑容也没有一丝的裂痕,我就任你看了别客气。倒是几位官太太不大好意思了,心里对安宁的好感提了几分。

  巡盐御史的夫人黄氏一点不客气的拉过安宁的手,上下看了几遍,笑的很是明艳,“瞧这齐整的,水灵灵可劲招人喜欢,你们说是不是?”

  “可不是,张大人这娶了亲我们都好奇是哪家的姑娘,如今一见温婉秀丽,端的是江南这好地方养出来的大家闺秀。”说话的是按察使夫人孙氏,圆圆的脸盘笑起来眼睛都恨不得看不见,她没说原本以为是个妩媚弱柳扶风似的不讨喜的狐媚子样,这正经一瞧清秀端庄不招人恨,天生一张笑脸。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加上外头的也没有什么冲突,没必要交恶。

  布政使夫人李氏乍一听还有些诧异呢,平日里孙夫人嘴上可很少夸人的,这一打量安宁长相模样,心里也了然了几分。嘴上也跟着夸了两句,安宁微笑看过来,李夫人心说当初说这张家新夫人一脸福相,看着倒有几分道理。

  没多大会余下的几位官太太就来了,黄夫人给安宁一一介绍了,安宁暗自记下。黄夫人拉着安宁的手笑道:“瞧我们在院里站着做什么,到亭子里来坐着。正好我前几天得了一盆花儿,让几位给我掌掌眼。”

  巡盐御史家也是典型的江南建筑,修的富丽堂皇,亭子外摆了几盆花迎风开的正好。

  后院不谈前头的事,几位夫人说的都是后院之事,安宁有一句没一句搭话,大大方方的,再加上不着痕迹的恭维几句,很快就能融进去,也让几位有意与她交好的夫人心里又对安宁满意了几分,尤其是今天的主家黄夫人,笑意盈盈的亲自递了茶盏给安宁。

  布政使李夫人拿帕子掩了掩嘴角,倒是孙夫人没看出点什么,跟旁边的夫人说着话。

  话题不知怎么的就转到安宁身上了,不知是谁冷不丁的插进来一句:“张夫人,听说张家还有个二房姨太太,我记得是周通判家的妹妹吧。听说颜色顶好的,这下子可好了,张大人还真是享齐人之福呢。”

  安宁看过去,是知府夫人陈氏面色上看挺年轻,只不过穿着藏青色纹样镶领靛蓝底子五彩花卉纹样缎面的衣裳,非但没显端庄,反而让她看起来颇为老气横秋。安宁放下手中的茶杯,拿过帕子擦了擦嘴角,笑道:“周氏承陈夫人的情记得清楚,周妹妹早我两年进门,伺候老爷是个尽心的。”

  “说什么二房,不过是一抬轿子进了偏门的妾罢了,上不了台面。”孙夫人瞥了一眼陈夫人,朝安宁说道,“那姓周的通判家里有几两银子就捐了个官,还真以为成士家了,不过是浑身铜臭味的暴发户罢了。”

  “这事也不是什么秘密,那姓周的通判发家不是什么正经途径,这种人家教养出来的姑娘怕只空有点颜色罢了,上不了什么大的台面。”李夫人露出几分不屑来,淡淡道:“妾侍就是妾侍,没些个见识。”

  陈夫人面色白了几分,旁边的几位夫人都用讽刺不屑的眼神看向陈夫人,心想这知府家的真是没眼色,且不说张大人如今得势官运亨通,就是说起安家虽说有些没落,但毕竟是世家,底蕴犹在,听说这一辈的已有嫡亲大哥科举出仕,光大门楣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再者说了这张夫人虽然是续弦,但张大人没儿子,若是张夫人生了儿子以后可不就是张家的主子了。如今黄夫人邀了张夫人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