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新点子
�子骨轻飘飘的他,喝着老太太给他端过来的那碗水,心中是格外的甜。

  这不就是他能做的事情吗!

  又歇了一会儿。

  袁晨铭从老太太家里出来,正好碰上了来寻他的王德胜。

  “你跑哪儿去了,我正找你呢!”王德胜脸上写满了焦急,上前紧紧的拉住袁晨铭的手,生怕跑了似的。

  知道某人的德性,他还真以为这位大秀才一怒之下就跑了。

  要不是有人告诉他大秀才来这儿了,他就该把全连的人拉出来,漫山搜索了。

  缓了一口气,他说:“硫磺,我已经让人不惜代价的去找了。你跟我回去安心等着。

  要是明天还没有人把硫磺带回来,那我就跟团长说,把时间延后。

  总不能因为天灾意外,就把你这些天的辛苦否定。”

  如此,是王德胜想到的唯一办法了。为了留下人才,他是豁出去了。

  指导员的这片心,袁晨铭又岂能不知。

  他感激的望了一眼指导员,“其实冷静下来我也想到了很多。一个玩笑般的打赌而已,输了也没什么丢人的。

  只要咱们的东西做得好,战士们拿上它能够更好的杀鬼子,丢掉的面子就全都挣回来。”

  “看来是我多虑了,你能这样想就好。”王德胜明显松了一口气,他的政工经验放在某人身上,效果不是太好。

  只能用怀柔感化的方法,拉近距离,加深感情。

  袁晨铭没有注意到指导员的情绪变化,刚才喝水的功夫他突然来了灵感,想起了一种新的炸药——化肥炸药。

  一硝二硫三木炭,这是黑火药的配比口诀,也是流传最广的。

  其中使用的硝占比2/3还多,然而硝只有这一个用途吗?

  不是的,就像他之前提到过的,可以用来硝制皮革,硝制冰块。其实还有充当化肥的作用。

  1659年,德国科学家格劳贝尔首次制得了硝酸铵,含氮量比尿素略低,但更加稳定,所以主要被用作化肥,还能用来制造笑气。

  早些年间纯的硝酸铵可以当作化肥使用,但后来不行了,主要原因是硝酸和其他物质搅拌能变成炸药。

  316大案,案犯用的就是硝酸铵炸药,造成了一百多人的死亡,轰动一时。

  早些年,还有搞小作坊的,把这东西当化肥买回来,私底下加工成炸药,卖给开矿的老板,获取几倍的暴利。

  但是,硝酸铵有一种危险特性——不耐高温,160度就开始分解了,相当于见明火就着。

  私底下偷偷搞这个,搞着搞着,一不小心全家升天。

  有时候会听说某某化肥厂爆炸了,不必太稀奇,可能是因为生产这个东西。

  如果数量足够多,譬如说2100吨,再加900吨,爆炸威力就如同一枚小型原子弹,炸平一座城都不成问题。

  别问他怎么知道的,二战以后,美国德克萨斯城那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爆炸案。

  一声无法形容的巨响,600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