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这还是他李云龙吗?
  ???三连连部的大院里,王德胜正忙碌着给新兵配发刚领的军装,衣服大了的,小了的,总得调换。

  有的扣子没缝紧,他还得拿着针线给缝上两针,活像一个老妈子。

  换了一身新军装的陈利正在臭美,见袁晨铭失魂落魄的走回来,小声的嘀咕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没有袁晨铭,带着猎枪参军,有多年狩猎经验的他,才是这批新人当中最闪耀的那位。

  “嗯。”王德胜似乎听到了他的嘀咕,回头望了一眼,叫住了回屋的袁晨铭:“小袁,团长和你说什么了?”

  袁晨铭没有言语,推门回了房间。他不想跟任何人说话,尤其是指导员。

  妈的,现在才明白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究竟是什么意思。

  粗鲁,实在是太粗鲁了。李云龙在他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他都想不明白自己当初是怎么喜欢上李云龙这样的人物。

  可能是代入感太强,以为自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粗鲁一点没什么。

  可实际上只是被这样英雄人物喷的小角色,是个丑角。

  走,去哪儿啊?

  还指望着八路军给他搞个良民证。现在就走……还是人在屋檐下,低一会儿头吧。

  王德胜心细如发,一瞧见袁晨铭阴沉的脸色就知道两个人没谈拢。

  把手头的事儿交给别的干部,他径直跟了进来:“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苦着一张脸,跟团长没聊到一块儿去?”

  “指导员,我就问你一件事,沦陷区的老百姓就不配活着吗?”袁晨铭一脸哀伤的问他,王德胜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人。

  虽然相识仅仅半天的时间,但两个人聊得很开心,大有遇到了知己的意思。

  这样的问题,袁晨铭除了问他,也不知道还能问谁?

  沦陷区的老百姓并没有错,城头变幻大王旗,谁来了给谁交税,他们也没有权利做选择。

  要怨只能怨国家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国土,让人民无从依靠。

  道理是这样的,王德胜却并没有着急说,而是询问袁晨铭和李云龙到底说了什么。

  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王德胜知道李云龙为什么那么说——恨铁不成钢。

  如果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想要回沦陷区投奔亲戚混口饭吃,李云龙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甚至还会让人发几个路费。

  可袁晨铭是什么人,青年,学生。

  无论在哪个国度,这都应该象征着进步,朝气蓬勃。

  当年,北平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现在,自抗战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如朝圣一般赶到延安,参加革命,参加抗日。

  抗战宣言中明确表示:土地无分东西南北,年龄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