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尊严啊!
emsp; 这就是家长啊,永远希望自己的孩子老老实实做人。
……
次日,早晨。
抖乐视频某间会议室。
抖乐视频主管内容的张副总激动地指着昨晚的视频直播数据。
“最近时间,网络上爆火的新闻便是罗老板的带货直播,我们先看下罗老板带货直播的数据。
3个半小时,累计观看人数4800万,实时在线人数最高达到270万,平均实时在线160万。创下293万元的道具收入。
而李亦儒昨晚的直播,只有1个小时,不如罗总,累计在线观看人数只有1800万,不如罗总。
但是,实时在线人数最高时段达到700万,远超罗总,平均实时在线510万人,远超罗总,创下340万的道具收入,超过罗总!
这说明什么,直播界的精品时代,从李亦儒直播这天开始,我们正式看到了苗头!”
林经理起身道:“我觉得,精品直播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潮流,从昨晚开始,这股潮流将会汇聚成河海,我建议,咱们的【国学频道】,一定要尽快上线!”
这时,总编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昨晚李亦儒选择直播的时间非常明智,我们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建议,《诗词大赛》总决赛播出之后,我们第一时间上新【国学频道】!”
……
办公室内热切地谈论着,而李亦儒则在家中呼呼地睡觉。
今天下午,他们约好了要去看电影,李亦儒美其名曰养精蓄锐。
铛铛铛!
李妈疯狂敲门:“儿子起床啦!”
嗯?昨晚自己在门上贴了照片的啊,难道这招不管用了。
李亦儒揉了揉眼睛,打开门质问道:“妈,这就是你跟百万富翁说话的态度么?”
“……”李妈将文件夹往李亦儒怀里一推,“今天心情好,老娘就不收拾你了,自己看看吧,刚刚抖乐视频送来的。”
李亦儒坐回床上,打开了文件袋,里面是昨晚直播的统计数据。
数据里有直播某段内容时候的详细数据情况,其中,涉及到厕所文化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时,直播数据在比例上来讲是最好的,其次,明末清初大家并不熟悉的历史书之外的史料,直播数据也不错,垫底的是,三国正史的直播。
果不其然,一切如他所料,更多观众更喜欢浅显易懂有趣的国学知识,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讲座。
这个就是现实情况,推广国学,不是向小众人群推广,而是向全民推广,所以严肃的国学知识中,一定要不停穿插有趣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让大众感兴趣。
李亦儒默默地计划着下次直播时候,直播内容的比重问题。
中午吃完饭,李亦儒夹着两条烟,刚要走出门口,他的手机铃声便大作起来。
“你好,李老师,我是抖乐的林经理啊!”
“林经理好!”
“李老师,您下次直播什么时候啊?要不就定在明天吧,咱们一鼓作�
……
次日,早晨。
抖乐视频某间会议室。
抖乐视频主管内容的张副总激动地指着昨晚的视频直播数据。
“最近时间,网络上爆火的新闻便是罗老板的带货直播,我们先看下罗老板带货直播的数据。
3个半小时,累计观看人数4800万,实时在线人数最高达到270万,平均实时在线160万。创下293万元的道具收入。
而李亦儒昨晚的直播,只有1个小时,不如罗总,累计在线观看人数只有1800万,不如罗总。
但是,实时在线人数最高时段达到700万,远超罗总,平均实时在线510万人,远超罗总,创下340万的道具收入,超过罗总!
这说明什么,直播界的精品时代,从李亦儒直播这天开始,我们正式看到了苗头!”
林经理起身道:“我觉得,精品直播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潮流,从昨晚开始,这股潮流将会汇聚成河海,我建议,咱们的【国学频道】,一定要尽快上线!”
这时,总编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昨晚李亦儒选择直播的时间非常明智,我们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建议,《诗词大赛》总决赛播出之后,我们第一时间上新【国学频道】!”
……
办公室内热切地谈论着,而李亦儒则在家中呼呼地睡觉。
今天下午,他们约好了要去看电影,李亦儒美其名曰养精蓄锐。
铛铛铛!
李妈疯狂敲门:“儿子起床啦!”
嗯?昨晚自己在门上贴了照片的啊,难道这招不管用了。
李亦儒揉了揉眼睛,打开门质问道:“妈,这就是你跟百万富翁说话的态度么?”
“……”李妈将文件夹往李亦儒怀里一推,“今天心情好,老娘就不收拾你了,自己看看吧,刚刚抖乐视频送来的。”
李亦儒坐回床上,打开了文件袋,里面是昨晚直播的统计数据。
数据里有直播某段内容时候的详细数据情况,其中,涉及到厕所文化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时,直播数据在比例上来讲是最好的,其次,明末清初大家并不熟悉的历史书之外的史料,直播数据也不错,垫底的是,三国正史的直播。
果不其然,一切如他所料,更多观众更喜欢浅显易懂有趣的国学知识,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讲座。
这个就是现实情况,推广国学,不是向小众人群推广,而是向全民推广,所以严肃的国学知识中,一定要不停穿插有趣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让大众感兴趣。
李亦儒默默地计划着下次直播时候,直播内容的比重问题。
中午吃完饭,李亦儒夹着两条烟,刚要走出门口,他的手机铃声便大作起来。
“你好,李老师,我是抖乐的林经理啊!”
“林经理好!”
“李老师,您下次直播什么时候啊?要不就定在明天吧,咱们一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