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413
  “其人已死,但他却不是死在官府的刑罚之下,而是被一个江湖游侠所杀。”

  赵受益道:“朕就奇怪了,明明他犯的是朕的王法,害的是朕的子民,怎么朕的官员们却不能将他捉拿归案,定罪量刑,非要等到一个替天行道的侠客站出来,才能让他伏诛呢?”

  第128章

  面对皇帝杀人诛心般的质问,文武百官们很难给出什么答案。

  这要他们怎么说?

  为什么这件惊天冤案没有被官府的人查出来,而是被一个江湖侠客查出来了?

  这不是明摆着的?那侠客与死者交好,见自己朋友莫名其妙地死了,自然有精力、有时间去追查他的死亡真相。

  而官府嘛……

  有品级、有官身的地方官员是不可能亲自去管理诉讼刑狱之类的小事的,他们没这个意识,甚至也没这个能耐。再加上宋代地方官员的流动性太强了,很有可能干上两三年就要换个地方当官。

  如此短的任期内,插手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的诉讼业务是得不偿失的。

  等你收服了各级刀笔吏、了解了治下地方暗地里的潜规则,和豪门望族打好了关系,清理了街面上的游侠混混,驱走了啸聚山林的土匪强人,终于将辖区的治安提高了,又平反了历年积攒下来的冤案,再重建司法秩序,让你的治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然后皇帝听说你在地方上干得不错,出了这么多的政绩,收服了这么多的民心,百姓们都把你当成青天大老爷供着……

  那你很可能会以最快的速度收到调任书,调到哪里不重要,反正离你目前的辖区越远越好。

  毕竟,谁让你去做这些招揽民心的事情呢?

  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渐渐地也没人做了。几乎所有的地方官上任之后,就把琐碎细务交给小吏们去处理。反正小吏们世世代代在本地生活,业务精熟。

  这种情况下,底层小吏借助职权勒索地方、骚扰百姓,当然是不足为奇的事情。

  官员们的放任与纵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气焰。

  “都不说话啦?”

  赵受益拿起那名小吏的认罪状书:“区区一名无品无级的小吏,居然也能做下这么多丧心病狂的事情。”

  他一条一条地念:“强占民女三人,强买田庄十二处,抢人墓地一处,强赊债务三千余两纹银……”

  这还不算在这些“强买”“强占”“强赊”之中无辜丧命的人们。

  “知道的说他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吏,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多大的官,居然就有这么大的权力,做下这么多的恶事。难道朕的子民,就是如此的任人欺凌吗?”

  见殿中众人的头越发的低了,赵受益掂量着这个气氛算是烘托得不错,于是话锋一转,语气微微柔和了些许:“朕也并没有责怪诸位的意思。想也知道,这种事情和你们不可能扯上什么关系。”

  宋代的官员俸禄高到吓人,做官做到崇政殿里来的,每年光靠明面上的俸禄就能过得风风光光的。就算不满足于有限的俸禄,想要赚些外快,也有的是干净的手段,不可能与这种低级的杀人案扯上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