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桓阶
�身依附关系,比君臣关系还要牢靠,因此人们鼓励门生故吏们行忠义之举。

  桓阶不仅曾在孙坚手下任事,更被举为孝廉从而进入官途,孙坚对他可谓有知遇之恩,桓阶自然无法视而不见。他不惜甘冒风险,只身前往襄阳拜见刘表,请求为故主孙坚收尸治丧,刘表被他的忠义所感动,让他将孙坚尸首带回安葬。

  此义举,令桓阶一跃成为天下交口称赞的忠义之士。

  刘景之所以知道自己扬名郡中,是因为连日来屡有外乡人到田边拜访他,更有人直接下拜,想要入他门墙,令他哭笑不得。

  访客中当然少不了杜袭,他是来访最为频繁的人,屡屡一大早乘车而来,两人常常坐于树下,天南海北,无话不谈。刘景下地务农,他也不觉寂寞,取出自备美酒佳肴,自饮自酌,好不悠闲快活。

  刘蟠在家休沐了五日,第六日一早,便让刘景脱下短衣,换上袍服,随他前往郡城临湘,参加功曹桓阶三弟桓纂的婚礼。

  刘蟠身为五官掾,安插族弟入郡府可以说十分容易,但总领郡朝人事的终究是功曹桓阶,正好借此机会,带刘景和他提前见一面,以示尊重。

  桓家在郡城临湘西北全里,紧邻贾谊祠。

  贾谊是前汉文帝时期的名士,曾任长沙王太傅,可惜年仅三十三岁就去世了,长沙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为他立祠,数百年来香火不绝。

  全里乃是长沙桓氏一族的居地,屋宇栉比,门巷修直,远不是寻常里巷能比,今日桓阶三弟桓纂大婚,此刻停于道旁的车辆数以百计,奴仆往来,牛哞马嘶,极为喧闹。

  刘蟠的到来立刻引起了桓家监奴的注意,其快步上前,执礼甚恭,而后引着刘蟠、刘景去见桓阶。

  桓阶年不满三旬,头戴黑色介帻进贤冠,褒衣大袑,面颊多髯,弘雅而有气度,此刻他正在院中与宾客漫谈,望见刘蟠、刘景走来,大笑说道:“元龙,你在家中躲了这么久,终于肯出来了。”

  继而上下端详刘景一番,说道:“你就是日间盛传的刘仲达吧。”

  刘景肃容揖道:“在下刘景,拜见桓君。”

  桓阶是继杜袭之后,他接触到的第二位三国历史名人。

  巧的是,两人都是魏臣。

  只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士人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即便长沙地处长江以南,几乎称得上与世隔绝,可依然没办法阻拦士人对朝廷正朔的向往之心。

  桓阶长叹一声道:“唉!看到你,就不免想到伯明,至今每每想起,我都会感到万分心痛,像伯明这样拥有杰出才能的人,尚未做出一番成就,被世人熟知,就默默无闻的死去了,苍天何其不公啊!”

  “逝者已矣,伯明也算后继有人了。”刘蟠趁机说道:“仲达有意入仕郡府,以他的才能和德行,足以胜任佐吏,伯绪以为如何?”

  “这是好事。”桓阶轻轻颔首,对刘景道:“不若你先到我的功曹当个书佐,就如你的兄长从前一样。”

  刘景婉拒道:“多谢桓君好意,不过在下想去市中任职。”

  桓阶和刘蟠的反应如出一辙,一脸不解,市井有什么好的,为何要去那里受罪?

  “此事容后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