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 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38/110)
��的话,很可能阳奉阴违,收效不大。甚至可以说,这种情况是很可能有发生的。

  别的不说,就只是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朝廷就有下旨要求地方安置难民,为此,都有相关国策推行,把原本该收的赋税都留在了地方上。

  可就算是这样,房山县那边的地方官府,却还是和当地豪强勾结,唆使山贼截杀难民。

  由此可见,当朝廷不够强大的时候,地方上压根不会真正去做朝廷让地方上做的事情。阳奉阴违,真得是太普遍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认真地问张明伟道:“先生,那对于地方上的这种事情,该如何做为好。虽然眼前不好实施,但先生至少要给朕讲个大概,要不然,朕今夜怕是要睡不着了!”

  “今夜不是守岁么?”

  听到张明伟的反问,崇祯皇帝稍微一愣,不由得笑了起来,今天的日子还真是特殊。

  这么想着,他便想再解释下时,张明伟便已经先开口说道:“其实我之前和陛下已经说过的,就是天下间,陛下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才是一致的。百姓得益,则天下稳,如此则江山永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脸上忽然露出一丝嘲讽的意味,继续说道:“好像是从宋开始,有一种说法叫做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这种说法,在我看来,大谬也!”

  “哦,先生此言何解?”崇祯皇帝一听,很是好奇,便连忙再问道。

  一直默默伺候着的方正化,也不由得用看稀奇的眼神盯着兴国公,似乎非常想听听,这里面到底是有什么说法?

  只听张明伟对崇祯皇帝说道:“其实很简单,士大夫的目的,大部分都是求取荣华富贵。而当皇帝的,目的是江山永固。目的一样么?根本不一样!”

  “求取荣华富贵,可以是为皇帝效命,获取荣华富贵,可也有利用士大夫手中的职权,从百姓身上谋取荣华富贵。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以前有,现在也有,今后也不会少。而这种情况如果少的话,还没什么,可一旦多了,百姓被压榨的活不下去了,天下便乱了。一如前些年!”

  张明伟没有给崇祯皇帝提问的机会,快速地说道:“秦地天灾,比如什么旱灾、蝗灾什么的,导致秦地民变。诚然,这种天灾确实是一个因素,但是,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自大明开国以来的救灾体系一直有效的话,就算有天灾又如何,会演变成那样的局势么?还不是士大夫阶层趴在朝廷,趴在百姓身上谋取一己之私太多,使得大明的救灾体系无法运转,才有了之前的动乱!”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草根皇帝,深知灾害对于百姓的影响。因此,他在洪武六年的时候,就制定《大明律》,在其中《户律》中,就明文规定救灾的条文,比如说地方上报灾情时,有关官员必须要实地勘察,不能互相推诿,枉顾灾情,如果只凭里长的奏报或者申报不实的,一律杖一百。这是会打死人的节奏!

  大明的救灾,概括起来,分官府和民间两种,又分预防和救灾以及事后等各项,全都有详细的规定。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到了明末的时候都已经失灵。这个失灵,就是所谓士大夫的功劳!

  可能老辣的皇帝,并不会被这句“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蒙蔽,但是,一般的皇帝,还有像崇祯皇帝这样的,却是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