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帝也有把握把这变成无用之物,再也起不了作用。
听闻崔太后把宗室中有名望的王爷请来,皇帝心里很是不屑。他是天下之主,这些宗室王爷再有名望难道会和他这个皇帝对着干。崔太后果然老了,以为还是先帝在世,那些人会帮着她这么个孤老太婆来对付他吗?
皇帝慢悠悠的去了崔太后宫里,崔太后和众人已经恭候多时了。其实,宗室之中也不是人人都想来的,他们都是人精。这对天下最尊贵的母子斗法,他们这群人看着在显赫在他们中间也只有做炮灰的份。这夹在崔太后的皇帝中间,不是自找苦吃吗。
不过,崔太后在宗室一直很有威望,他们不来又不行,这才硬着头皮来的。但心中却打定主意,呆会一定要装死到底,不要上赶着被这对母子做筏子。
崔太后看着皇帝来了,没等皇帝行完礼就笑着说道:“皇上来了,这些日子辛苦了吧。哀家知晓皇帝勤政爱民,可也要注意龙体,多多保重才是。哀家已经吩咐了御膳房,多给皇帝送些汤水,皇上可不要忘记喝啊。”
皇帝早就习惯了崔太后的慈母招数,应对自如的说道:“还是母后心疼朕,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朕现在当了父亲也才知道做父母的辛劳。母后也要多多休养才是,西郊的别宫已经修好了,母后若是愿意,朕陪母后去休养一段时日可好。”
崔太后笑的更慈爱了,罢罢手,开口道:“皇上的孝顺,哀家是知晓的。不过,哀家大了,身子骨也就不喜欢动了,那别宫再好,哀家怕是也不想去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绝对是一场母慈子孝的戏码。打了半天的机锋,崔太后才开口说到赐婚的事情:“皇上,哀家听闻你把阿玉赐婚给明盛。明盛是个好孩子,哀家是知晓的,可这桩亲事却是有些不妥的。”
皇帝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看了一眼崔太后,不在意道:“母后,朕知晓您疼爱阿玉,但自古女大当嫁,男大当婚,他们一个未娶一个未嫁,凑做一对,加上加亲,再般配不过了。”
崔太后却不急不缓的说道:“皇上说的自然是有道理的,阿玉能得皇上赐婚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哀家也早就知晓皇上的心思,但却没松口答应,实则是因为阿玉是和旁人有过姻缘的。当年阿玉是有过姻缘的,不过是因为阿玉身子骨弱,男方家中也有些事情,两家人才没对外提的。这门婚事是老平阳侯提的,你父皇答应了的,怕是不好擅自变动。”
皇帝听了脸色一变,他是天下之主不错,可就是他这个皇帝也得听他老子的。即使这个老子已经过世了,但也不能擅自更改他老子在世时候定下的盟约。一个不好,皇帝也要遭受非议的。
皇帝心思转了几个弯,面上稍稍露出惊讶的神色,对着崔太后说道:“朕为何没听过此事?父皇当年可曾下了明旨,定的又是哪一家?”
崔太后装作听不出皇帝的质疑,笑着答道:“当年北威侯的夫人和你妹妹玩的极好,两人曾戏言以后生了儿女做儿女亲家。而老北威侯和老平阳侯也是通好之家,先帝最好成人之美,就给两人一人一块鸳鸯佩,说以后让你妹妹的孩子和北威侯的嫡子女做夫妻。而你妹妹头一头生了个哥儿,北威侯夫人却是多年未曾开怀。等阿玉出生到了七岁,北威侯夫人才生下了一个嫡子。阿玉身子骨弱,又比北威侯嫡子大六岁,好在北威侯家重信义,还是答应娶了阿玉为妻。是你妹妹却怕阿玉一个不慎就去了,没敢声张。而近日得三皇子上门赠了血灵芝,阿玉身子已经大好了,你妹妹已经和北威侯家私下定了�
听闻崔太后把宗室中有名望的王爷请来,皇帝心里很是不屑。他是天下之主,这些宗室王爷再有名望难道会和他这个皇帝对着干。崔太后果然老了,以为还是先帝在世,那些人会帮着她这么个孤老太婆来对付他吗?
皇帝慢悠悠的去了崔太后宫里,崔太后和众人已经恭候多时了。其实,宗室之中也不是人人都想来的,他们都是人精。这对天下最尊贵的母子斗法,他们这群人看着在显赫在他们中间也只有做炮灰的份。这夹在崔太后的皇帝中间,不是自找苦吃吗。
不过,崔太后在宗室一直很有威望,他们不来又不行,这才硬着头皮来的。但心中却打定主意,呆会一定要装死到底,不要上赶着被这对母子做筏子。
崔太后看着皇帝来了,没等皇帝行完礼就笑着说道:“皇上来了,这些日子辛苦了吧。哀家知晓皇帝勤政爱民,可也要注意龙体,多多保重才是。哀家已经吩咐了御膳房,多给皇帝送些汤水,皇上可不要忘记喝啊。”
皇帝早就习惯了崔太后的慈母招数,应对自如的说道:“还是母后心疼朕,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朕现在当了父亲也才知道做父母的辛劳。母后也要多多休养才是,西郊的别宫已经修好了,母后若是愿意,朕陪母后去休养一段时日可好。”
崔太后笑的更慈爱了,罢罢手,开口道:“皇上的孝顺,哀家是知晓的。不过,哀家大了,身子骨也就不喜欢动了,那别宫再好,哀家怕是也不想去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绝对是一场母慈子孝的戏码。打了半天的机锋,崔太后才开口说到赐婚的事情:“皇上,哀家听闻你把阿玉赐婚给明盛。明盛是个好孩子,哀家是知晓的,可这桩亲事却是有些不妥的。”
皇帝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看了一眼崔太后,不在意道:“母后,朕知晓您疼爱阿玉,但自古女大当嫁,男大当婚,他们一个未娶一个未嫁,凑做一对,加上加亲,再般配不过了。”
崔太后却不急不缓的说道:“皇上说的自然是有道理的,阿玉能得皇上赐婚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哀家也早就知晓皇上的心思,但却没松口答应,实则是因为阿玉是和旁人有过姻缘的。当年阿玉是有过姻缘的,不过是因为阿玉身子骨弱,男方家中也有些事情,两家人才没对外提的。这门婚事是老平阳侯提的,你父皇答应了的,怕是不好擅自变动。”
皇帝听了脸色一变,他是天下之主不错,可就是他这个皇帝也得听他老子的。即使这个老子已经过世了,但也不能擅自更改他老子在世时候定下的盟约。一个不好,皇帝也要遭受非议的。
皇帝心思转了几个弯,面上稍稍露出惊讶的神色,对着崔太后说道:“朕为何没听过此事?父皇当年可曾下了明旨,定的又是哪一家?”
崔太后装作听不出皇帝的质疑,笑着答道:“当年北威侯的夫人和你妹妹玩的极好,两人曾戏言以后生了儿女做儿女亲家。而老北威侯和老平阳侯也是通好之家,先帝最好成人之美,就给两人一人一块鸳鸯佩,说以后让你妹妹的孩子和北威侯的嫡子女做夫妻。而你妹妹头一头生了个哥儿,北威侯夫人却是多年未曾开怀。等阿玉出生到了七岁,北威侯夫人才生下了一个嫡子。阿玉身子骨弱,又比北威侯嫡子大六岁,好在北威侯家重信义,还是答应娶了阿玉为妻。是你妹妹却怕阿玉一个不慎就去了,没敢声张。而近日得三皇子上门赠了血灵芝,阿玉身子已经大好了,你妹妹已经和北威侯家私下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