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家里的账本
p; “那是老妈你不知道!”余泽海一边满嘴吞咽着食物,一边说道:“锅盔这玩意,在咱们深水市还比较常见,去了省城都是稀罕货了,要是出了秦省,那就更是见不着了。至于这玉米稀饭嘛,暂且不说大城市是否有卖,现在外面卖的稀饭,又有哪家是不掺水的?想想看,掺了水的稀饭,还有咱家里自己煮的口味正宗吗?”

  “既然好吃那就多吃点,锅里还多着呢。”听余泽海说的那叫一个可怜,王素芬心里满是疼惜,她伸手拍了拍螃蟹的脑袋,说道:“小螃蟹也要多吃点啊,你现在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饭饭,才能快快长大哦!”

  “呜呜……”

  小家伙抬起头满脸迷茫的看了王素芬一眼,随即又埋下头继续舔着兑了泉水的稀饭。

  吃过早饭,余泽海将院坝的几个大包全都拎了起来,说道:“爸妈,我把东西送到明哥那里,然后让他用喇叭吼一嗓子,这样就省得我挨家挨户的跑了。”

  “去吧!”王素芬摆了摆手,又看了一眼正闷着头吃饭的余振川,叮咛道:“老头子,一会吃完饭就去把欠村里的钱都还了。”

  “知道了。”

  “咦,对了!”刚准备转身离去的余泽海猛地听到老妈说起还钱之事,连忙丢下手中的大包冲进自己房间,很快就抓着几捆钞票走了出来,说道:“差点都忘球了!老妈,这是我在银行专门兑换的零钱,就是为了方面给邻居们还钱。”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

  乡下人家本来就来钱不易,若是哪个家庭还欠着外债,不要说那家人能否在乡邻当中抬起头来,日子过得就更加清苦了。

  村里人为何肯借钱给余泽海家?

  一方面,是余家坳村民风淳朴,余振川夫妇在村里的为人处世也做的不错;另一方面,很大的原因就出在余泽海身上。余泽海贵为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又顶着余家坳村“文曲星”的头衔,娃子有出息了,村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投资!

  当然了,若是说得再深刻一些,其实村民们的这种自发行为和银行的所作所为,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重情,后者逐利!若是在你的身上看不到任何尝还的能力和希望,会有银行肯借钱给你?

  做梦吧!

  所以,随着余泽海学业有成,更是步入了工作岗位后,清算家里的那些陈年旧账,余振川和王素芬一直都在努力的张罗着,也是他们如鲠在喉的一个心结。也正因为如此,清算家里的陈年旧账,更是余泽海返乡后的第一目标!

  在村里,余泽海打小就是一个翻上翻下的皮娃,不仅能上山爬树捣鸟窝,下河摸鱼捉泥鳅,就连他家里有哪些东西,又搁置在哪个位置,余泽海闭着眼睛都一清二楚。在父母床头的一个抽屉里,就有一个老旧泛黄的日记本,上面大多是父亲记载的余氏宗族的一些琐事,也有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更有《易经》的摘录片段等,甚至,余泽海还看到了好几首那个时代盛行的红色歌曲。

  于是乎,在余泽海回村的当晚,他就偷偷的潜入父母的寝室,再次翻看了那个日记本。

  果然!

  就在那个日记本背面倒数第一页纸上,就详细记录着哪年哪月哪日,从村里哪家借来了多少钱。当余泽海看着上面记载着的一条条数据时,他的心里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