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摸底
  这边,余泽海正在挥汗如雨!

  老妈有老妈的想法,余泽海也有他的观点。对于乡下人家来说,地里种的庄稼自然是越多越好,越丰产越好,民以食为天,没有谁会嫌弃家里的粮食多。但是菜园子里的蔬菜瓜果,却每每只会栽种自家人口够吃的就行。

  村里不通路,村民们但凡有点山货,都是依靠肩挑背扛弄到镇里才能换上几个零用钱;再加上村里信息鼻塞,村民意识形态落后,也没有人想着将自家栽种的蔬菜瓜果拿出去卖钱。

  农民伯伯的东西难卖,这是一个不争的社会事实。溯本求源,除了渠道和意识形态问题,另外则是由于地域所限造成的。

  打个比方说,华夏北方的农副产品运送到南方去,就是特产;而南方的产品运送到北方,同样也是特产。但是,北方的产品在北方当地的市场上,就不再是什么特产,而是烂大街的大通货了。毕竟,当地村民种植的面积广,产品基数大,市场需求度小,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价钱了。

  所以,村民地里栽种的蔬菜,通常除了自家人吃,以及拿出一些刚下枝的鲜货赠送给街坊邻居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用来喂养一些家禽家畜了,那些瓜果也同样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就导致他们在播种的时候特别谨慎,宁愿多留些地种植粮食作物,也不愿意浪费大片的地去栽种蔬菜。

  只不过,这种担忧至少在余泽海眼里是不存在的。如今的他刚刚将培植精品蔬菜作为自己返乡创业的一个突破口,自然也就有能力去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开玩笑!

  充分利用21世纪地球人的思维模式,再结合如今水蕴星的现状,余泽海完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他的眼界和意识远非他人可以比拟的。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先将自己的菜园子工程——试验田打造出来,只要能成功培植出精品蔬菜,还担心产能过剩?

  不存在的!

  至于说交通问题,只要有了菜,余泽海压根就不愁没有销路,于是也就不愁没有钱;只要有了钱,严重阻碍余家坳村人致富奔小康的这段乡村公路还会远吗?

  “长时间不干体力活,如今重返田园,还真是有些吃不消啊!”余泽海甩了甩胳膊,从塔内空间灌了一瓶泉水仰起脖子咕咚咕咚的喝了个饱,心道,幸好自己之前已经突破到炼气一层,而且又被灵泉改善过体质,否则今天这片地是甭想顺利拿下了。

  两亩多的空置地,翻完收工。不是他不想继续,而是属于他们家的宅基地和自留地,如今已经全部翻完了,若是再继续挖下去的话,那就要挖过界了。

  受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影响,勤劳质朴的先辈们,养成了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仰。因为自从农耕文化诞生后,土地就源源不断的给我们子孙万代提供着吃喝用度等一切开支,是每个人心目中赖以生存的能量源泉。所以,几乎所有的华夏人都有着严重的土地情节,上到国家社稷,下至黎民百姓。

  那么问题就来了!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再差,但是领土却神圣不得侵犯!

  在农村,无论两家的关系有多深,再怎么睦邻友好,但若是一旦牵扯了土地纠纷,彼此之间立马就会变成血海深仇,无论是亲如兄弟之间,还是亲如父子之间,就更不用说那些街坊邻居了……

  或许在旁观者看来,即就是在地界边上被他人抢种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