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母子两
�岁,但他和陈知年相处的时候,完全没有年龄优势,相反他会常常忘记陈知年的年龄,把她当成同龄人。

  不是她长得成熟,而是她的思想和说话方式让人觉得稳重有内涵。

  和陈知年商量过后,陈健就开始准备技工学校的老师招聘。为了招聘到更多的好老师,陈健提高待遇福利,但应聘的人寥寥无几。

  文化课的老师倒是有不少,但技术课的......陈健差点把头顶抓秃,他根本就不知道去哪里请技术老师。

  很多人有技术也是藏着掖着,根本就不愿意教别人。他们总觉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而且,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少。”不仅要找老师,还要找书籍。

  忙得噜噜转,陈健恨不得能有三头六臂。

  陈健从来不知道建一个学校这么难,这么多麻烦事,但为了兄弟们的未来,只能拼了。辛苦他一个,幸福千万个,还是值得的。

  陈知年建议陈健在街边贴小广告,虽然听起来有些上不得台面,但应该会有些用。一些老一辈的手艺师傅可能没有时间或者没有习惯看报纸,相对于报纸,他们可能更多的留意街边的小广告。

  街边的小广告不仅有招聘、招工,还有通厕、补锅等等。周辞白新买的锅没用几次就漏水了,他在小区附近的路灯柱上贴了一张‘家有破锅一个,需补锅技术师傅一名。有意请联系......’

  贴出的第二天,就有人打电话过来询问。

  上门服务,手艺好,还便宜。

  陈知年挺满意的。

  “街上有很多的修理铺子,修理手表、收音机、电视机、摩托车等等,这些师傅不仅有手艺,还有实践经验。可以请来学校当老师,给大家上课......如果可以,学生还能到店里去实习,操作。也不需要坐班,一天一节,上完就开店去......”

  “工资福利好,时间灵活,相信有不少人都愿意多赚一份钱的。”

  陈健点点头,“我试试。”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式,不管过程如何,结果最重要。”能招到老师就好。

  教学楼、宿舍、饭堂、活动球场......一样一样的建设下来,也是一笔大投资。幸好保全公司这几年赚了不少钱,有足够的资金投资学校。

  看着一点点露出雏形的技工学校的教学楼,陈健有些感慨,“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他能有今天是因为陈知年给了他一个机会。而他的很多兄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还在为温饱而努力。

  在需要的时候,他们是光荣的,是伟大的,在不需要的时候......陈健略带无奈的笑了笑,“希望大家越来越好。”

  “会的。有了一门手艺就有了养活自己的本事。”陈知年也希望这些曾经付出了血汗的人越来越好,即使不能生活富裕也要生活安定。

  像高小幺,因为他老婆做饭好吃,所以迅速从当初的那群保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小老板。所以,有一门手艺很重要。

  技工学校建设的事情交给陈健,陈知年放心筹备她的盈光大厦。陈知年为盈光大厦选的地方,不是有钱就能抢到的,为此,陈知年给周进步打了电话。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