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我不合群,我要改吗
  《奇葩说》第五季决赛的辩题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吗”。

  我吐槽了一季的颜如晶,终于在决赛战让我为她鼓掌。“我不合群,我要改吗”,她说得很棒,言为心声,如此感人和动情,是因为这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而我,和她有同样的感受,她说出了我原来一度存在的困惑。

  当然,我必须插一句,我非常喜欢陈铭,他第五季太强大了,他的bbking实至名归、名副其实。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他在一期节目中说了一个传播学观点我说那是错误的,从内容到逻辑都是错的,但是这也仅仅是针对“这一个”而言。

  我想,话题从颜如晶的金句开始:

  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

  合群了,就是真的内心孤独。

  我花了七八年的时间在学校学习说话,然后做了一名节目主持人。其实这是一份太普通的职业了,普通到每天上班下班地铁公交菜场超市吃饭睡觉。但是这份职业,让大家看上去是一个多么需要沟通交流、挥自如的职业;从事这份职业的人,应该是一个多么性格外放、爽朗乐观的人。可是真不是,节目主持人和跑场做活动的主持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直播间里的人其实很少接触到很多人,我们面对话筒、面对镜头,最多面对搭档和嘉宾,这些都在自己的安全阈值范围之内,都是熟人圈,所以主持人这个职业和合群的属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说着自己想说的话,和搭档聊着相互熟悉的话题,仅此而已。

  讲真,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合群的人。

  颜如晶所谓的“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其实没有真正戳中我,因为这是我生活的常态,一般情况下我是在享受这种“不合群”甚至都没有“表面的孤独”;但是她所谓“合群了,就是真的内心孤独”,让我在看节目的时候内心发憋特别想出去透气,我知道这一种被揭示的无所遁形的表现。

  我曾经无数次的碰到过一种情况,不太熟的朋友约饭,出于礼貌我不得不答应,但是答应了过后寝食难安、日夜焦虑、后悔莫及,这种感觉一直没变,唯一变化的是,思虑由原来的我会碰到谁、我该说什么,变成,天呢这要浪多少时间、有这几个小时的时间我能看多少书、看多少视频、睡多少觉、干多少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我从高中开始,就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直到现在。

  这个怪圈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不喜欢和现在本应关系最密切的人玩。比如,我上高中,我不喜欢和我同班同学玩,我可能会和别的班同学玩得很好;我读大学,我可能和同班同学关系一般,但有可能在混学生会里彻夜不想回宿舍;我念研究生,我觉得身边的同学都是什么人啊我天呢简直不能忍受;我工作了,我依旧有同样的感受···

  我可能在我的现阶段最应该接触密切的那群人面前,表现的焦虑不安;我可能会因为认识他们之外的群体的人而感到虚荣心爆棚。

  说到底,这种看上去的“傲慢与自大”,其实是一种“自卑与逃避”。我必须得承认这种自卑感和逃避的行为,一度给我生活带来的困扰。而再往源头追溯,自卑和逃避的源头,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对自己的不接纳。

  而心理学告诉我们,对自己不接纳,紧接着就会导致自己低自尊的状态,再紧接着,就是对生活的抱怨、焦虑和苦恼。我很开心和幸运,在问题没有特别严重的时候,及时止损和修正了自己的问题。这就是说,我承认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