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强行征召
r />
只是寻了个日子,将卫夫人召进宫来,言语话头间也算是隐晦的道了歉。也是这一回,皇后娘娘便多问了几句关于卫灵秀的事情。
对于自个儿的弟弟,皇后霍筠贞虽了解其品行,却不知他在男女之事上是个什么态度。在这方面,她或许还不如太子李彦知道的多。霍临川金殿拒婚,李彦那日又说了卫家姑娘相貌不堪、身体羸弱的话,皇后便着了人去打听这卫家的姑娘,竟然还真有这样的传闻。
皇后亲眼见过卫灵秀,自是不信这番传闻,可霍临川却没见过这姑娘,或许是因着这传闻……?她思索了几日,觉得心里明白了些弟弟的想法。
她这样想着,便试探着问了问怎么就有了这样的传闻。
卫夫人听了,面上只淡淡笑了笑,也没隐瞒。
当年卫夫人怀胎刚进八个月,正赶上冰天雪地的,刚出了屋门便滑了一跤,折腾了两天两夜才将小闺女生了出来。卫灵秀出生时,都没了气息,好在那接生的婆子十分老道,也不顾新生的孩子嘴里腌臜,对着嘴的给她过气,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
只是,虽然活了下来,身子骨却一直十分羸弱,大病小病不断。
直到三岁上下,还不敢抱出屋子,卫府上下将这个小姐养的如同瓷人一般。
卫灵秀五岁那年终是得了一场要命的大病,彼时还是户部侍郎的卫封连御医都请了好几个,更遑论京城之中大小的医馆。所有大夫都认定了这卫府的小闺女救不活了,但卫封夫妇怎么也不愿意相信,那样一个玉雕一般的小人儿竟只能在世上活上五载。
几日后,眼瞧着卫灵秀进气少出气多,已经面如金纸了。长子卫凌峰拽着一个老和尚进了府,说是京城清隐寺的得道高僧,更是一名医僧。
卫氏夫妇此时已经有些失了方寸,但凡有一丁点希望都不愿错过,便让那瞧着有些萎靡的老僧给女儿诊治。谁想着,这老僧竟真的救活了卫灵秀。卫氏夫妇大喜过望,将那老僧供祖宗一般供了起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只让他每日里给女儿施针治病。过了足足有大半个月,卫灵秀终是渐渐的好了起来。
这件事当年有不少人家都知晓,毕竟那会儿卫封已然官居正三品,又请了御医,恐怕卫灵秀体弱多病的消息,便是自那时传出来的。
皇后娘娘听了这事,兀自叹息了一声。心里明白,恐怕原委正是如此。
只是还有一件事,卫夫人却并没有说出来。
当年那老僧救活了卫灵秀,便对卫氏夫妇说道,卫灵秀身背了前世的业障,才会在这一世这般艰辛。若想着日后顺畅,便只有赎了这业障。
卫氏夫妇心中虽将信将疑,却因爱女心切决定怎么也要试上一试,便询问了老僧如何去赎这业障。
那老僧便给二人指了一条道,便是让卫灵秀学医救人。不仅如此,他还给二人荐了一位大夫,便是卫灵秀如今的师父。老僧推荐那人,是一名游医,医术高明却行踪不定,每年只在开春的时候会来到京城的慈济堂坐馆。
于是到了第二年开春,卫氏夫妇便将刚满六岁的卫灵秀打扮成小男孩,送去了慈济堂。卫灵秀拜了那游医为师,便在慈济堂成了一名年纪最小的学徒。虽是娇嫩的女孩儿,每日里却也如同那些寒门送来的学徒一样,从打下手开始。晒药,研磨,跑腿,一样都不能落下。
对于自个儿的弟弟,皇后霍筠贞虽了解其品行,却不知他在男女之事上是个什么态度。在这方面,她或许还不如太子李彦知道的多。霍临川金殿拒婚,李彦那日又说了卫家姑娘相貌不堪、身体羸弱的话,皇后便着了人去打听这卫家的姑娘,竟然还真有这样的传闻。
皇后亲眼见过卫灵秀,自是不信这番传闻,可霍临川却没见过这姑娘,或许是因着这传闻……?她思索了几日,觉得心里明白了些弟弟的想法。
她这样想着,便试探着问了问怎么就有了这样的传闻。
卫夫人听了,面上只淡淡笑了笑,也没隐瞒。
当年卫夫人怀胎刚进八个月,正赶上冰天雪地的,刚出了屋门便滑了一跤,折腾了两天两夜才将小闺女生了出来。卫灵秀出生时,都没了气息,好在那接生的婆子十分老道,也不顾新生的孩子嘴里腌臜,对着嘴的给她过气,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
只是,虽然活了下来,身子骨却一直十分羸弱,大病小病不断。
直到三岁上下,还不敢抱出屋子,卫府上下将这个小姐养的如同瓷人一般。
卫灵秀五岁那年终是得了一场要命的大病,彼时还是户部侍郎的卫封连御医都请了好几个,更遑论京城之中大小的医馆。所有大夫都认定了这卫府的小闺女救不活了,但卫封夫妇怎么也不愿意相信,那样一个玉雕一般的小人儿竟只能在世上活上五载。
几日后,眼瞧着卫灵秀进气少出气多,已经面如金纸了。长子卫凌峰拽着一个老和尚进了府,说是京城清隐寺的得道高僧,更是一名医僧。
卫氏夫妇此时已经有些失了方寸,但凡有一丁点希望都不愿错过,便让那瞧着有些萎靡的老僧给女儿诊治。谁想着,这老僧竟真的救活了卫灵秀。卫氏夫妇大喜过望,将那老僧供祖宗一般供了起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只让他每日里给女儿施针治病。过了足足有大半个月,卫灵秀终是渐渐的好了起来。
这件事当年有不少人家都知晓,毕竟那会儿卫封已然官居正三品,又请了御医,恐怕卫灵秀体弱多病的消息,便是自那时传出来的。
皇后娘娘听了这事,兀自叹息了一声。心里明白,恐怕原委正是如此。
只是还有一件事,卫夫人却并没有说出来。
当年那老僧救活了卫灵秀,便对卫氏夫妇说道,卫灵秀身背了前世的业障,才会在这一世这般艰辛。若想着日后顺畅,便只有赎了这业障。
卫氏夫妇心中虽将信将疑,却因爱女心切决定怎么也要试上一试,便询问了老僧如何去赎这业障。
那老僧便给二人指了一条道,便是让卫灵秀学医救人。不仅如此,他还给二人荐了一位大夫,便是卫灵秀如今的师父。老僧推荐那人,是一名游医,医术高明却行踪不定,每年只在开春的时候会来到京城的慈济堂坐馆。
于是到了第二年开春,卫氏夫妇便将刚满六岁的卫灵秀打扮成小男孩,送去了慈济堂。卫灵秀拜了那游医为师,便在慈济堂成了一名年纪最小的学徒。虽是娇嫩的女孩儿,每日里却也如同那些寒门送来的学徒一样,从打下手开始。晒药,研磨,跑腿,一样都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