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
�他这个顾问只是挂名的,下面的jing察根本就不愿意配合。”

  “说得挺热闹,可是没有实用性,我们局里的那些老刑jing,破案子比这些厉害得多。”

  翁玉华听着,脸色越来越苍白。

  他的心跳飞快,像是雷动,他想要大声反驳这些人的话,可是他尴尬地站在台前,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一句句话,像是飞过来的冰刃,灭去了他心中所有的光亮,他感觉着身体里的血液逐渐变凉。

  他曾经那么拼命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翻译相关的文献,在各种会议上科普那些最为基础的知识。

  他是从零开始的,是最早研究犯罪心理的人员之一,他像是面对一片荒野,背负重任,艰难地迈出步伐。

  他曾经幻想,一切会开花结果,侧写技术会应用于每个案件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可是所有人看向他,目光都是不解,都是排斥,他们就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这是浪时间吗?

  是没有意义的吗?

  我们真的不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吗?

  他教出过那么多有天分的学生,可是他们只能转业,或者是去国外深造,根本在国内找不到工作。

  他想给那些jing员们出谋划策,可是并没有人愿意好好听他的分析。

  翁玉华迷茫了。

  要放弃吗?

  还是看开这一切,做一个只说对的话的好好先生?

  他不甘心,这是他的兴趣,是他曾经准备奉献毕生的事业……

  他已经四十不惑,他还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翁玉华憋了一口气。

  那时,他踉跄地走下台来,是随良逸扶住了他。

  “这些人是不会理解我们的努力的。”随良逸对他说,“师兄,我们的价值,可以证明给他们看。”

  翁玉华看向这个和他选择了同一条路的师弟,他感觉到了强烈的共鸣。

  随后他豁然开朗。

  没有数据,那他们就来统计出数据。

  没有实例,他们就去破获一个一个案子,研究一个一个犯人。

  他们将要面对城市人群,进行技术总结把那些虚浮的理论,落在实际。

  城市里有这么多的人,其中就会有一些人,会是潜在的凶手。

  如果他们能够提前把这些人找出来,那就是证明犯罪心理有实用性的最好方式。

  最初的想法是翁玉华提出的,具体的操办人却是随良逸。他很快拉来了华都总局的王少谷帮他们进行布局,又找来了同样研究心理学的张君之实际操作。

  他们选址这里,改建了一处无人的破旧厂房,以路牌号挂牌372研究院,很快开展了起来。

  翁玉华最初的想法,这里是要搞出成绩才能够让外人知道的,所以各种的流程都是能简就简……最初的时候,372心理研究院就是作为犯罪学数据储备,心理监控机构成立的。

  随后他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