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景,黑市里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被叫做布景师。我在两年以前,曾经觉得,可能是有布景师的存在,影响我们的判断。不过现在,我逐渐想清楚了一些事,我们当年的思路可能是错误的……”

  在过去的两年里,苏回记忆是模糊而混沌的,可是随着重返工作岗位,他的记忆逐渐恢复。

  今天,他在试图不停地复原这一个案件。

  两年以后的他虽然经历了那些挫折,可是却更加缜密,更加沉稳。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爆炸案和很多案件不同,这类案件很少有指纹出现,脚印也很难查找到,监控设备容易被损坏。查案的人证物证都非常稀少,凶手难以被抓到。

  细沙案的这种炸弹是自制的,有明显的制作痕迹。每次的犯罪现场,都会留下同样的细沙,相似的安装方式,相近的投递时间。案件之间,有着诸多的关联点,证明这些案件是相关的。一些零星的模糊影像,可以知道凶手是单独行动的。

  炸弹的原料和制作并不是普通人能够掌握的。

  这种行凶方式一般都是极其隐秘的,很多案件之中,甚至连至亲都不会了解。

  在细沙案发生时,在许多侧面证据面前,他们顺理成章地认为,凶手是个孤僻,远离人群,有反社会倾向的人,这样的侧写结果也让他们认定,凶手是独自行动的。

  他们错误地认为,凶手是制作者,也是投放者。

  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无法解释和还原案件。

  一般的炸弹客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可是这个细沙,却在后续作案之中,呈现出了多种的不同的行为方式,像是一只极其狡猾,善于伪装的狐狸。

  他的犯罪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刚刚在闹市区炸伤了数人,又在荒野外发现了爆炸痕迹。

  没有犯罪动机,没有犯罪目标,没有犯罪规划,除了每过十天就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投下一枚炸弹,惊扰人们美好的生活。

  jing方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苏回和月光在侧写时产生了分歧。

  两年以后,苏回在审问蓝安的过程之中,复盘了这一切。

  他换了个思路以后,问题好像终于找到了突破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年,他和月光对凶手只有一人这一点坚信不疑,却认为后续呈现出的各种错综状态是对方的伪装。

  可是也许,只有一个凶手就是对方给他们的最大误导。而其他的不合理之处都是未经掩饰的。

  他们认为的错误答案恰恰才是正确的答案。

  苏回简述到了这里抬起头来,俊秀的脸上略显苍白:“我和月光当年可能都没有错,细沙不是一个炸弹客,宋蓝恩是一个武器师。这些炸弹是一个人制作的,却是分别由不同的人进行投放,其中领头的人是解秋。那些投放炸弹的人是一个小团体,每过十天,团体里的一个人会到一枚炸弹,完成投放,所以案件之中,显现出了多种不同的侧写结果。”

  陆俊迟皱眉思索了片刻,点头赞同。

  一旦推翻案犯只有一人,投放者就是制作者这些先决条件,反而会让人豁然开朗。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