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数学界的关注
件,其中一个教师苦笑道:“太可惜了,如果发数学年刊,就是三篇顶级sci了。”

  “青竹,你怎么看?”另一个老教授问道。

  “天纵之才,又一个陈省身、丘成桐式的数学天才。”苏青竹赞叹道。

  “哦?你对于黄明哲的评价这么高?”

  苏青竹想了想回道:“这么说吧!这三篇论文是一个拓扑学系统,但是我可以感觉到后面还有更上一层楼的看可能性,一个全新的拓扑学系统,他前途不可限量呀!”

  “全新的拓扑学系统?”老教授诧异的抬了抬眼镜。

  “现在拓扑学领域分为分析拓扑和代数拓扑,而黄明哲正在融合它们,如果成功他就可以和陈省身、丘成桐比肩。”苏青竹解释道。

  国内其他高校或者数学研究所的大拿们,也看出了这三篇论文不过是前奏,后面应该有更深入的体系。

  不过他们也知道后面的路不好走,要完成拓扑学两大分支的融合不容易,哪怕它们都是拓扑学,但是其中夹杂着分析、代数几何和其他数学枝条,可以说是盘根错节。

  只能说黄明哲初步完成了拓扑学的统合,但是距离真正的统合还有十万八千里。

  就如同陈景润证明了“1+2”,距离哥猜“1+1”还有非常大的距离,数学上差一个公式都是天壤之别。

  他们只能说黄明哲完成了统合拓扑学这座大厦的第一层,至于能不能将大厦封顶,谁都不敢打包票。

  ……

  “明哲同学,你的论文高屋建瓴,让我茅塞顿开。”朱熹平高兴的说道。

  他对面正式刚刚上学,就被朱熹平请到院长办公室的黄明哲。

  不过此时办公室里面,还有中大数学院的不少教授。

  “朱院长缪赞了。”黄明哲微笑着回道。

  “明哲,为什么不发数学期刊呢?”一个教授问道。

  “主要是数学期刊审核速度太慢了,我并不想慢吞吞等待。”黄明哲直接说道。

  “原来如此。”

  接下来黄明哲和朱熹平等人进行数学上的讨论交流,从拓扑学到代数几何,又从代数几何到分析、群论等等。

  一番交流下来,一众教授对于黄明哲眼神都变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简直是一个怪物,他们仿佛在和一个数学大师交流一样。

  特别是朱熹平的感受更加深刻,他和丘成桐合作交流过,黄明哲给他的感觉,就仿佛面对丘成桐一样。

  知识渊博,对于数学各个领域的理解程度非常深入,哪怕是他的专业领域庞加莱猜想方面的理解,黄明哲几乎可以和他不分伯仲。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的数学史上必有你一席之地。”朱熹平赞叹道。

  “谁知道呢?”黄明哲笑着摊摊手。

  “将拓扑学这栋大厦继续搭建下去,我可以看出了,这是你拓扑体系的一部分。”朱熹平建议道。

  “那是必然的,我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前进着。”黄明哲自信的回道。

  “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