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二二三 大关刀
�六福,最后在酒精的作用下,半睡半醒的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十点多。

  我们四个出门,去了郊区某二手车交易市场,花了五千块钱,买了一辆二手的松花江面包,随后开车赶往新光村。

  这个新光村,如果单独听,那会让人觉得,它和新华村的位置很接近,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这个新光村,比较靠北,距离新华村大概有半个小时的车程,而且这片的村子,开头都用新字。

  你翻开黑龙江地图一看,h市和双城市周围,起码有三四十个带着新字的村子,这都是建国以后改的名,据说是响应中央号召,用新个字显得更蓬勃一些

  下午的时候。

  我开车到了新光村附近,这个村子规模也不小,粗略一看,估计也得上千户。

  进村以后,我随便找了个食杂店门口停下了车,并且不出意外的看见,食杂店外面,全是一些老头老太太坐在那儿唠嗑,还有下象棋,玩扎金花的壮汉。

  “咣当。”

  我拿着车钥匙推开门,走进了食杂店。

  “买一条云烟,九块钱一盒的就行,然后拿两瓶玉泉方瓶。”

  我冲老板说道。

  “串门啊。”

  老板笑着冲我问了一句。

  “恩,看看我舅。”

  我随口回了一句。

  “你舅,你舅姓啥啊。”

  老板纯粹扯家常的问道。

  “他不爱出门,你可能不太认识,他姓杜,后搬來的。”

  我点了根烟回了一句。

  “啊。”

  老板点了点头,也就沒再多问,随后从货架上开始拿东西。

  “哎,我问一下昂,咱这个新光村,以前的生产三队在哪儿。”

  我抽着烟,皱眉问了一句。

  “生产三队,那都是啥时候的事儿了,我上哪儿知道去,哥们,你打听这个干啥啊。”

  老板随口答道。

  “是这样,我的户口就是生产三队给落的,现在我想牵走,但找不到地方和当时给我办事儿的人了,这次过來,我就是想打听打听这个。”

  我随便找了个靠谱的理由,搪塞了一句。

  “这我还真不知道,年头太长了,生产队这都沒有多少年了。”

  老板摇了摇头,随后冲着坐在柜台里住着拐棍,听二人转的老太太问道:“妈,你知道生产三队以前是在哪儿么。”

  “打谷场。”

  我补充了一句。

  足有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精神抖擞,身体非常硬朗,她裹着半米长的烟袋想了想,随即干脆的说道:“村东头,现在是养狗的地方,老打谷场就在那儿。”

  “哪里有个水井吗。”

  我大喜过望的问道。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