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王海宾
��一边说着,一边将一本本折子推了出来,显然,这是李太乙的折子。

  “朕想亲耳听听,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儿臣自幼刁蛮,幸得父皇指导才没有走上歧路。儿臣明白自身还有些缺点,所以希望去军中磨砺一番。而且当年高祖和太宗陛下马上得天下,我们身为李氏血脉,也是需要去马背上走一遭,才不枉体内流淌的血液。”

  李太乙拱手道,神态恭恭敬敬。

  看到这一幕,唐皇眼中露出一丝欣慰,点了点头。

  “玄儿,不日后你就将要去往前线。作为唐皇,朕自然希望你马到成功,但是作为父亲,真要到了冲锋陷阵……,千万小心。”

  唐皇虽然面无表情,但李太乙明显听出了其中的关心,心中阵阵感动。

  都说皇室无亲情,父皇终究是在乎自己的。

  “另外,你自幼长在深宫,此次乌斯藏之行,朕希望你真的能够得到历练,有所收获,也了解我大唐真实的情形和处境,也不负你身上流淌的李唐血脉。”

  “是,儿臣明白。”

  李太乙躬下身,恭声道。

  “此次前往对抗乌斯藏远非那么简单,有什么需要的,你可以告诉父皇,只要能答应,朕一律都应允你。”

  唐皇再次开口道。

  “父皇,这次乌斯藏之行,儿臣也希望能够略尽一分绵薄之力,为父皇分忧,也为大唐分忧,所以希望父皇能够准许儿臣组建一支亲兵队伍,儿臣想带上一支真正的军队,效仿太宗皇帝,也在边陲建功立业,名志沙场!”

  李太乙郑重道。

  这才是李太乙来太极殿面圣的主要目的。

  不管是征战沙场,还是改变这个世界,都需要有一支自己的势力,这是李太乙重生之后,就已经想明白的。

  在这个世界,独臂难支,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哈哈,好,朕准了!”

  听到李太乙的话,唐皇欣慰不已。

  “谢父皇!”

  李太乙大喜。

  而很快,李太乙就朝着唐皇躬身一礼,退出了太极殿。

  “得尽快找到一些合用的人!”

  返回的路上,李太乙仰起头,望着深沉的天空,心中暗暗道。

  想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要想建立起一支合用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任重而道远,远没有那么容易。

  ……

  回到玉龙宫,李太乙立即要来了一张记载皇城禁军各统领名单的信笺,坐在桌案后,细细看着。

  十万禁军,人数众多,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而来,都拥有不俗的本事,然而李太乙却只要了一张只写了统领的名单,显然是想先找出一名将领。

  ——禁军统领比普通禁军在宫中的时间长,更加能清楚皇城中各支禁军的实力。

  所以直接经由此人之手挑选亲兵,消耗的时间会短得多。毕竟,留给李太乙的准备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