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脆红李改变了我对李子的印象。”十三姨没有了小时候吃李子牙酸的那种感觉。
杨帆笑道:“随着人们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口感酸涩苦、果皮硬、果肉粗糙的李子逐渐被淘汰,留下来的是脆甜多汁,细腻化渣,口感丰富的品种。现代科技和植物学改变生活,永生难说,未来的肉体长生,肯定是能实现的。”
犹豫了一下,十三姨说道:“十二……她研究过灯塔水母,即将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时候,她突然放弃了。”
杨帆惊讶,神一般的少女十二研究过“永生”?
灯塔水母,号称永生一族。
“十二?”柳芊芊一头雾水:“十三姨,十二是谁?”
“一个科学家代号。”十三姨不愿意跟柳芊芊说十二的事。
杨帆好奇问道:“为什么突然放弃了?”
十三姨说道:“十二觉得再研究下去,会出大事,就宣布终止研究。不过私底下,她自己有继续研究,还有了实质性的成果。”
什么实质性成果,杨帆不是很关心。
十三姨也没多说。
灯塔水母这种生物,它的细胞可以进行无数次的分裂,个体的衰老和死亡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在它们身上。
但灯塔水母不会衰老而死,它就是命运的宠儿?
实际上,灯塔水母很可怜,它只有5mm大小,猎食比它更小的浮游生物,对于稍大点的生物来说战斗值为零。
以致绝大多数灯塔水母都被其他生物给吃了,永生不死不代表不会死。
更可悲的是,灯塔水母在白垩纪中生代就已经存在,但亿万年来,灯塔水母几乎没有进化,这种毫无意义的轮回才是最可悲的。
“未来可期。”杨帆有时候很想活得更久一点,想看看人类能发展到何种地步。
如果从智力方面考虑的话,人类应该可以称得上地球最强。
如果从生存能力来讲的话,地球上最强的则是一种极其微小的动物——水熊虫。
这种八足无脊椎动物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潮湿的沼泽还是干旱的沙漠,抑或陆上的淡水湖,甚至深邃的海洋,都有着水熊虫的身影。
它们几乎无处不在,但绝大多数人没有看到过这种生物。
原因就是它们的身体实在太过微小,以至于用肉眼很难看到它们:多数水熊虫只有3至5微米大小,最大的水熊虫也只有1毫米左右!
水熊虫之所以能成为地球最强,得益于它强大的休眠能力。
处在休眠状态下的水熊虫,新陈代谢可以降到正常状态的0.01%!
并且只要再给它们提供适合的生存环境,它们就可以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继续正常的生命活动。
更令人惊奇的是,它拥有四种极端休眠状态——低湿休眠,缺氧休眠,低温休眠,变渗休眠。
水熊虫还是第一种能够在外太空存活的生物,人类把大约三千只水熊虫送上太空,让这些小生物搭乘一颗卫星进行“太空旅行”。
然而,令科研人员想不�
杨帆笑道:“随着人们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口感酸涩苦、果皮硬、果肉粗糙的李子逐渐被淘汰,留下来的是脆甜多汁,细腻化渣,口感丰富的品种。现代科技和植物学改变生活,永生难说,未来的肉体长生,肯定是能实现的。”
犹豫了一下,十三姨说道:“十二……她研究过灯塔水母,即将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时候,她突然放弃了。”
杨帆惊讶,神一般的少女十二研究过“永生”?
灯塔水母,号称永生一族。
“十二?”柳芊芊一头雾水:“十三姨,十二是谁?”
“一个科学家代号。”十三姨不愿意跟柳芊芊说十二的事。
杨帆好奇问道:“为什么突然放弃了?”
十三姨说道:“十二觉得再研究下去,会出大事,就宣布终止研究。不过私底下,她自己有继续研究,还有了实质性的成果。”
什么实质性成果,杨帆不是很关心。
十三姨也没多说。
灯塔水母这种生物,它的细胞可以进行无数次的分裂,个体的衰老和死亡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在它们身上。
但灯塔水母不会衰老而死,它就是命运的宠儿?
实际上,灯塔水母很可怜,它只有5mm大小,猎食比它更小的浮游生物,对于稍大点的生物来说战斗值为零。
以致绝大多数灯塔水母都被其他生物给吃了,永生不死不代表不会死。
更可悲的是,灯塔水母在白垩纪中生代就已经存在,但亿万年来,灯塔水母几乎没有进化,这种毫无意义的轮回才是最可悲的。
“未来可期。”杨帆有时候很想活得更久一点,想看看人类能发展到何种地步。
如果从智力方面考虑的话,人类应该可以称得上地球最强。
如果从生存能力来讲的话,地球上最强的则是一种极其微小的动物——水熊虫。
这种八足无脊椎动物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潮湿的沼泽还是干旱的沙漠,抑或陆上的淡水湖,甚至深邃的海洋,都有着水熊虫的身影。
它们几乎无处不在,但绝大多数人没有看到过这种生物。
原因就是它们的身体实在太过微小,以至于用肉眼很难看到它们:多数水熊虫只有3至5微米大小,最大的水熊虫也只有1毫米左右!
水熊虫之所以能成为地球最强,得益于它强大的休眠能力。
处在休眠状态下的水熊虫,新陈代谢可以降到正常状态的0.01%!
并且只要再给它们提供适合的生存环境,它们就可以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继续正常的生命活动。
更令人惊奇的是,它拥有四种极端休眠状态——低湿休眠,缺氧休眠,低温休眠,变渗休眠。
水熊虫还是第一种能够在外太空存活的生物,人类把大约三千只水熊虫送上太空,让这些小生物搭乘一颗卫星进行“太空旅行”。
然而,令科研人员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