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接下來,易仙就得准备天下大会的事了。

  …………

  …………

  全城百姓皆在谈论一本书。

  李元丰再不能在十里城的街头巷间悠闲漫步。

  在那儿散步的人总会认出来,旋惊呼:“嘿,是李元丰李大人,那书就是他写的!”

  甚至有人会跟着跑上几步,旋问一些困扰着他们的问题:“书中所写的是真的吗?狼王坊究竟在哪?李远风真的能干出那事儿?”

  在那家常去的西街小茶馆里,一些客人为了能和李元丰搭上几句话,总是全不犹豫地在李元丰的桌边坐下:“在读先生的书呢。根本停不下来!真是太棒了,如今的先生书闻名全十里城,可说是一字值金。听人说,先生的下一本尚未动笔!且已真收了他们一万银子吗?先生多大了?得有二十来岁了罢?这年岁!就已经发了这么一大笔财。”

  甚至店里的跑堂,在闲空之余抓紧时间翻阅李元丰的书。他刚一读罢,就将李元丰堵在了大门口,好生地倾诉了一番他的读后感:“嘿,这就是李远风的遭遇吗?实在太可怕了,这事儿是怎么发展成这样的?先生,这怎么可能呢?”

  …………

  李元丰的书刚问世两个月,就已经有望成为全十里城家户皆晓的小说了。

  所有人皆想知,大半年前在狼王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到处皆在谈论着这本书:街头、巷间、茶馆里。

  这本书仅是李元丰的第一部随笔之作,可它已经一举成为全十里城至受瞩目的话本。

  先生之名一度盖过了李元丰的府长衔。

  李元丰完全没有想到,他无意在这篇话本末盖下的大印,会引来这般诸事。

  …………

  …………

  这日。

  …………

  大约就在第一部小说成为十里城话本界新宠的两个月之后,李元丰陷入了一种可怕的危机当中:在白纸上,不能提笔写字,哪怕只是一画。

  这病似并不少见。它并不是突然而来的,李元丰觉得,它早已在体内慢生根。脑子如同中了招一般,整个木住了。

  识趣的宋大白替他接收百姓的封信,准备茶水,归类重要文案。

  …………

  …………

  在新书传于坊间之后的头一个月里,李元丰很满足地享受着新生活。

  早上,到吏房里看下那些近日来的案宗,读每日几十封的百姓来信。

  在看罢后,宋大白会将它们一一归类整理好。

  一切做得差不多的时候,李元丰就会称意地到十里城街上闲逛一会儿。

  那儿的人在走过时总低声地说些什么。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李元丰开始意识到“变天”了:百姓来信越发的少,渐的,他便衣行于大街上,没人能认出来。

  不久之后,那些尚能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