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崇祯创业白皮书
  崇祯呢?

  他待在乾清宫在算账。

  算什么账?

  算崇祯三年他一共需要多少钱。

  他正在读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度支奏议》。

  哎哟卧槽!

  说好的魏公公救国论呢?

  这脸打的,脸都打肿了!

  天启七年,欠边关将士军饷高达百万两,尤其是辽东。

  崇祯刚继位,到处都在哗变。

  崇祯元年7月,因为欠饷,宁远哗变,袁崇焕刚认辽东督师,去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平定哗变。

  天启那种啥也不管的皇帝为什么在后世居然有那么多粉丝?

  想不通啊!

  还有这修祠堂都修到朱元璋坟头上的魏公公,揽权期间,肆意敛财,要么钱打赏下去了,要么给自己修祠堂了,要么给自己修老家的城墙了。

  这特么的哪里跟网上说的那样,什么魏忠贤若在,大明不会亡。

  看来崇祯敢了许多决策失误的事,但就杀魏忠贤这一个人,确实杀对了,只不过不应该大肆清洗阉党而已。

  崇祯算得很投入。

  外面打仗就打他们的去吧,反正皇太极也攻不进来,左安门之战,皇太极又败了。

  其实到这里,大明已经出现转机了,军事上的信心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可惜历史上关宁军的主帅被咔嚓了。

  明年的军费,辽东480万,其余军镇定额是294.8万两,也就是说,明年的军费开支可能就需要774.8万两。

  这还是缩减了的,袁崇焕上任之后,辽东的军费开支缩减了70万两。

  注意,这只是边军,还有京卫的军饷。

  而且崇祯三年,大明内部的农民暴乱已经开始了,小李哥开始暴走,这又必须大大增加开支。

  这样来算,至少要准备1000万两的军费开支了。

  而税收呢?

  326.5万两!

  这特么的能干啥?

  也难怪崇祯会加派三饷。

  再看看宗室的开支。

  例如山西的代王、晋王,以及各路郡王、什么镇国将军、中尉等等,一年消耗的312石,山西一年的财政收入才特么的152石!

  例如河南的财政收入才84万石,但是供给给河南的亲王、郡王却要192万石!

  这就需要朝廷从别的地方挪出来,发过去,养着这些宗室。

  再来看看大四川的70%的土地在诸位亲王、郡王名下!

  这些都是不需要交税的!

  所以说,崇祯才急着要搞温体仁的事,急着通过他来整顿宗室。

  这特么的,军费开支这么大,而一年的宗室开支加起来,可以给边关发五六年的军饷了!

  别问,问就是要干福王!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