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朕也是被逼的!
  张晨在做改革,同样,皇太极也在做改革。

  只不过两人的改革方式不同而已。

  如果张晨没有记错的话,崇祯四年,也就是皇太极继位的第五年,皇太极在汉臣宁完我的建议下,开始设立六部。

  以前建奴内部是八王议政,权力基本上是八大贝勒共同执掌,采用“值月”的方式来管理。

  皇太极能直接管理的只有他的镶黄旗,在大的决策上,他也有决策权,但是却无法动其他贝勒的人。

  什么行政权、财政权、兵权,基本上都是分散的。

  努尔哈赤是一个莽夫,喜欢搞屠杀,他留下来的那一套,能在辽东勉强维持一个小政权的运转。

  而皇太极其人有大志,一心就盯着中原王朝的那套制度,想要完中央集权,将行政权、财税权、兵权、司法权等等全部收归上来。

  如此,便要动诸位贝勒。

  而恰巧己巳之变是皇太极一手推动的,刚开始代善等人都反对。

  随着己巳之变的成功,皇太极的地位大大增加,代善等人从之前的事事不服,到现在的无话可说。

  崇祯三年,张晨在明朝内部开始一系列的改革试水,在陕西赈灾,而皇太极则在这一年开始削弱贝勒的权力。

  例如以屠城的罪名惩罚阿敏,以战事不利的罪名削弱代善的威胁,打压多铎。

  成立六部之后,扶持多尔衮,济尔哈朗这两个忠于他的。

  到了今年,皇太极的六部基本上已经形成,并且稳定下来。

  兵额方面,开始由原来的各个贝勒、领主掌控,逐渐向兵部转移,兵部直接向皇太极汇报。

  这是将募兵权、调兵权和统兵权逐步往他自己手里抓。

  不仅如此,皇太极还在辽东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

  这里安民安的是汉民。

  努尔哈赤时代,努尔哈赤喜欢搞大屠杀,辽东其实是奴隶制,汉人是满人的奴隶。

  仅仅广宁之战,努尔哈赤就在辽西屠杀了十几万汉民,宁远之战退败,为了泄愤,屠杀觉华岛军民数万。

  这些举措都大大激化了辽东的民族矛盾。

  皇太极上位后,对汉人尤为重视,开始扶持、拉拢汉人,虽然核心权力还是由建奴自己掌控。

  不仅如此,皇太极还大肆拉拢已经投降的蒙古各部,以军事打压和招抚的手段来迫使蒙古投降。

  试想想,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的威望和权力大大增加,此后再对明朝进行军事行动,自然如鱼得水了。

  仅仅是兵源的动员能力这一块,就大大提升了,皇太极本人的话语权也更重。

  这也是大凌河之战,建奴能够轻松打败明军的一个原因。

  张晨在宣纸上总结性写了一些东西:

  第一阶段:固守阶段,明边防线求稳大于一切。

  第二阶段:改制阶段,双方都在改制,就看谁改的更快,更成功,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