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京都震动
�,七岁的儒生!?

  这怎么可能!

  当下刘长龄也是仔细阅读起来,上面记载着下午在长乐县发生的一切见闻,其中包括秦守那首诗词,还有与他人的比试造成的异象。

  “难怪...”

  看完之后刘长龄才是明白为什么这份公文会标注加急,倘若上面所说的一切属实的话这份公文甚至应该出现在陛下的面前!

  七岁的儒生!

  大秦皇朝建国以来未曾出现过的事情,这意味着他具备成为高品儒生的潜力!

  一位高品儒生对于任何一个皇朝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七品以上的儒生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镇国之柱!

  想到这里刘长龄立马站起来顾不得处理其他公文,直接对外面的侍卫道:“摆驾,进宫。”

  这件事必须要第一时间告知陛下,一位七岁的儒生想想都觉得疯狂。

  .......

  皇宫内灯火通明,金銮殿中数十名女性侍卫静立其中,在正中央的龙椅前还有着层层屏风挡着,

  一位身穿金色龙袍的女子坐在龙椅上低头审批奏折,她便是如今大秦的女帝。

  “陛下,礼部侍郎刘长龄求见,说是十万火急之事。”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走进来通报,

  龙椅上的女帝微微抬起头,眼眸中掠过些许疑惑,当下也是道:“传。”

  片刻后,刘长龄进入金銮殿拜见女帝。

  “刘卿家,你有何事?”女帝的声音从屏风背后传来,

  “陛下,还请过目。”

  刘长龄递交上了那份加急公文开口道:“若非紧急之事老臣也不敢如此打扰。”

  侍卫将这份公文递到到女帝面前,她翻看了一眼直接目光死死地锁定着公文上面每一个字,生怕自己看漏眼。

  片刻之后,女帝放下公文抬起头问道:“此事当真?”

  “长乐县的知府是我的学生,他应该不会愚蠢到欺君。”刘长龄低头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女帝细细品味着这首诗词,愈发觉得这首诗词的不简单,这真的是一名七岁孩童的感悟?

  “陛下,此人七岁便成儒生,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刘长龄低头道:“但是长乐县所在位置是我国南部边境交界,那边充斥着不少邻国探子,我怕......”

  话不言尽,但女帝也是明白他的意思。

  “长乐县,秦守...”

  女帝玉指敲动着桌子,她想到了一个在京都消失百年的世家,这是巧合还是...

  “灵慧。”

  女帝沉吟数秒旋即开口,金銮殿中的一名女侍卫应声道:“臣在。”

  “率领十名禁卫军即日出发前往长乐县护送秦守进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