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竹子也朝天(3)
  杨起隆掌船,众人坐于船中,就仿佛是一众沿河游玩的世家公子一般。

  朱慈炯并不曾上了船只,而是任由小船拖着木板,跟随在了船后面前行。

  钟鼓楼处的大火,蔓延的更远了,熊熊的火焰,蹿上了树梢,仿佛与天上的月亮都一般齐。

  大火将漆黑的夜晚,给映红了半边天。

  火灾使得官吏与军卒之间,终于达成了平衡,不同分区的军卒们,不再阻拦衙役、民众跨区域救火。

  杨起隆知道,辛亏自己听了劝,若不然的话,还真的要被堵在了里面。

  ……

  “不好!”

  陈益忽然指着运河两岸,惊呼道:“兄弟们,你们快看,是骁骑营出动了,看他们的架势,怕是要封路啊!”

  众人急忙抬头,便见到有无数兵卒,就像是搬家的蚂蚁一样,一行一行的,顺着积水潭两岸,快速朝前推进。

  “火油准备了吗?”

  朱慈炯深吸一口气。

  清廷的反应很快,他不知道自己在皇宫留下的那些暗手,能够支撑了多久。

  必须要尽快出城!

  好在他是朝着北方走的,只需要出了内城城墙,就离开了北京城了!

  若是走南方,还有一个外城需要渡过呢!

  ……

  朱尚贤点点头:“公子,你就放心吧,我们准备好了。”

  他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随着朱慈炯,是因为杨起隆他这个远方的老表,给他许下了诺言——

  你看看,便是郑家,都得到了一个国姓,人称“朱成功”,“国姓爷、”你这个真正的朱家姓氏,只要跟随了三太子,将来复国成功了,还能少了你的好处?!

  就是因为这句话,朱尚贤这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朱家人,毅然跟随着老表,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在原本的历史上,杨起隆造反失败的时候,为了掩护杨起隆逃脱,他身中十七创,壮烈就义。

  朱慈炯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从业者,他不知道那么详细的历史。

  自然也不知道朱尚贤的忠诚。

  他相信,只要没有到了真正的绝路,那么这些人必然不会背叛他的。

  “你们听我说……”

  朱慈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众人的眼睛,在黑夜中,竟然闪闪发亮!

  积水潭两岸,不单单是骁骑营开了过来,甚至,就连步军,一样是走了过来。

  甚至,还有一队队的士卒,朝着一条条街道开了进去。

  “靠边!靠边停船检查!”

  就在众人看到了德胜门旁水门的时候,却是忽然见到朝宗闸那边竟然有兵丁开始汇集。

  有画舫因为距离水门太近,被勒令靠岸了……

  这积水潭,本是元朝时候运输漕粮所建,明朝时,因为漕粮规模更大,是以,只得一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