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王珂的吻痕
 ——比如iphone11发布之后,那块326ppi(像素密度)的屏幕被全网嘲讽了一年都不止,但实际屏幕显示效果,iphone11的那块720级别lcd屏幕可以把除了苹果、三星之外几乎所有厂商的旗舰手机,是旗舰手机,都按在地上打。

  除了屏幕硬件本身之外,调教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安卓有先天缺陷,色彩管理天然被ios吊打,三星旗舰一直使用的都是自家最顶级屏幕,给苹果的都是相对次一等,但实际观感上就是不如苹果。

  不过在当时的网络舆论环境下,提到iphone11几乎就少不了“大果粒屏”的嘲讽,以至于使用者没觉得差,说“不影响体验”“看不出来差距”都要被各种嘲讽。

  这就是“数据化”宣传的效果。

  这种宣传策略有好有坏,好处不用说,发布会有噱头,宣传有卖点,可以吊打友商,吸引消费者掏腰包。

  弊端也很明显:拿到手之后,一对比就能发现真相,会持续降低信用值。

  不过对于手机商场来说,手机卖出去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宣传策略毫无疑问利大于弊,因此一直都在往下延续。

  小米“一亿像素”,华为宣传拍照的“夜视仪”“望远镜”,包括苹果各种“不明觉厉”的技术名称,比如视网膜显示屏、超视网膜xdr显示屏、超瓷晶面板,也都是这个套路,只不过较于各安卓厂商要更委婉。

  这是苹果的高明之处,但不是谁都有资格学的,需要积累和底蕴,三星与华为一直在模仿和追赶,也是众多安卓厂商之中仅有成功的两家。

  房长安定下的策略就是创业学小米,发展学华为,而华为其实就是一直摸着三星苹果往前走,前期肯定要各种数据化吊打友商。

  因此实际体验都是次要的,定好宣传卖点,往这方面狠狠堆料,至于不宣传的不重要的地方,自然能省就省,现实里面小米也一直是这样的策略,宣传什么就做什么,做了什么就要宣传什么,所以才有“要不我给你科普一下缺点”“我用才是成熟”的调侃与嘲讽。

  比如手机马达,苹果早在16年发布的iphone7就把线性马达调教到了近乎巅峰的水准,但直到20年小米搭载线性马达,全网嘲讽荣耀“嗡嗡嗡”刷的到处都是,广大消费者才被科普这个线性马达有啥好处,即便在安卓手机里面,魅族也早两年就已经搭载了线性马达。

  并且每一次都是,否则不会一边挨骂一边死不悔改:商人是逐利的,肯定利大于弊才会去做。

  作为“友商”,魅族也有“跟风。

  华为同样在营销方面有许多黑历史,到死都不回应,也没道歉,但悄悄给改了,并且做的更好;

  还有各种“提前”宣传,鸿蒙的ppt发布可以说是为了战略威吓,其他诸如mate20发布会宣传,并引起轰动的3d建模,mate40都发布快一年了也没见到过,很明显就是拿来当噱头的,宣传完之后就装死;

  此外还有单反照片冒充手机、拍照严重偏色……

  从营销上来说,华为比小米强在没有低俗,并且研发能力世界顶级,产品力一直不断提升,格调也随之往上走,也就没有人死揪着这些不放。

  小米不仅输在产品力跟不上高端化战略,且在营销上多年死不悔改,屡错屡犯,否则也没人会一直揪着过去的黑料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