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十七
吗?”

  南笙没有应话,也不怕烫,只伸手取下了一个蒸好的艾糍,捏在指尖,剥下了一半的竹叶,递到了季安然跟前,沉默的看着她。

  季安然很识趣,将鬓边的发撩起来,探头,就这南笙的手小小的咬了一口。糯米的香甜和艾叶的清香充斥着口齿,香甜的酿心漏了一点出来,白糖和花生芝麻混合的气味诱得人忍不住探头,又吃了一口。终于吃到了酿心的季安然这时才抬头,竖起大拇指,认真的对南笙夸赞道,“好吃。”

  南笙看着她唇边的酿心,低头,就着自己的手,也咬了一口糍粑。浓郁的香气充斥着,她也尝到了季安然吃到的味道。唇角不自觉弯了下来,心里也附和道,香的。

  做完糍粑的第二天,便是清明祭祖的时候。一大清早的,南笙起来杀了鸡,还特特地买了鱼和肉,放在锅里整个煮熟了之后,便一起放在了筲箕里,和着祭祖用的香烛糍粑,一起放在了箩筐里。

  作为新来的成员,季安然这一日自然也是跟着南笙上了山祭拜。

  两人早早的出了门,趁着南家坡的人都动身前,到了山上,将共祖的墓都扫了。也不怕辛苦,季安然跟着南笙一路走,一路清扫着墓地。到了午时的时候,要扫的墓,也扫了大半,后面的人还没有跟上来。

  中午的时候,吃了几个糍粑,南笙背着箩筐,带着季安然继续往山里走。趁着别人还没到,将墓扫了,一转眼,就到了傍晚。

  拜了共墓,便是要祭拜自家的墓地。

  南笙家自奶奶开始,便是一脉单传。所以她的太奶奶,奶奶,还有母亲等人的墓地,都只有她一个人清扫。索性,南笙家里人,都葬得不远,所以一个时辰就搞定了。

  最后祭拜完了母亲,还有父亲,南笙便领着季安然往回走。南笙家的母父都葬在自己家的茶山,所以离家还算有一段路程。正是傍晚时间,夕阳洒在茶山上,洁白的茶泡还有茶山接受了阳光,便越加分明。

  童心大发的季安然,见着茶树上生长的洁白茶泡,便去摘。满山遍野的跑着,一路往回走,一路摘着茶泡回去。等到了加重,南笙的箩筐里都堆了好多茶泡。

  这时候,跟着娘亲去扫墓的南江和南河,也回到了家中。小孩子纯真可爱,也摘了不少吃的野果,捧到南笙家给季安然,放了东西撒腿就跑。原本还摘了一堆茶泡要留给她们吃的季安然,望着两孩子的背影只哭笑不得。

  扫墓回来已经是傍晚了,南笙切了鸡炒菜做饭,吃了晚饭过后,两人洗了澡。季安然便将三人的衣服洗了,晾在院子里搭起来的竹竿上。

  此刻月色清朗,一轮弯月挂在天边,偶有繁星点点缀在天上。一片氤氲着蓝色空气的月色下,季安然晾了衣服,便提着木桶往回走。一扭头,便看见了南笙面对着她,坐在台阶上。

  她背对着屋子里的那盏昏暗的煤油灯,只给人现出了单薄的身影,让人看不清神色。季安然走上前一看,却见南笙抱着几个大茶泡掰着吃,那模样倒是十足认真。

  很少看见对方吃野果的季安然一下子就乐了,将木桶放在了屋檐上,颠颠的跑回来,坐在了南笙身旁。扭着头看着她模糊的面容,季安然问道,“小笙,好吃吗。?”

  正吃着东西的南笙假装听不明白对方的揶揄,淡淡的应了一句,“还行。”

  季安然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