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正午攻势(二十二)
�战争经验和军事素养的老兵几乎消耗殆尽,大量依靠新召集起来的新兵来补充队伍,而这些新兵又因为军事素养的低下和经验的不足,伤亡率更重,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之下,麓川势力对于麓川一带的控制力度和控制体系都面临崩溃,为了战争,麓川才是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姜榆罔才有了在莽古山的计划,利用莽古山麓川百姓对于麓川军的反感与抵抗情绪和心态来将麓川军从莽古山中赶出去。

  相比大明,麓川的极限是真正的极限,大明的极限只是在一个余裕程度上的极限,是不伤筋动骨的极限,这也是大明前中期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度所具备的条件,而麓川的极限,是一种透支意义上的极限,这种透支其实是在承担自己所无法承担的代价。

  在麓川之后,麓川一带再也没有出现过足够强大的势力,可能也与麓川国不断透支力量和元朝和大明这样的强大过度作战有关,而这种透支,其实是承担不起来战争失败的代价,只许胜不许负。

  在这里的掌权者,几乎都是一群亡命徒,一旦输了,可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在这样严酷恶劣的环境下,能够脱颖而出掌握势力的人物也都是颇有一番本事的,思机发其实就是这样的人,能够控制饱受战乱洗礼,动荡混乱的麓川势力,一方面压制住强大的阿瓦,另一方面对抗堪称东方大陆,甚至有可能是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明军。

  这样的思机发,的确不能说不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就算是有种能力的强人,却还是在孟养城战败后,甚至是让明军付出了沉重伤亡的战败后,遭到了整个麓川势力的放弃,一度成为了无处可去的弃子。

  而更让姜榆罔感到震惊的是,麓川思家势力居然的确有不输于思机发的其他掌权者人选,在思机发被放弃,在孟养一带四处奔逃的同时,思家暂时推出来代理人思禄很快掌控了江头城以南的局面,并且有效地阻挡住了明军的脚步。

  从这里,姜榆罔深深感受到了所有历史的进程都是存在其既有的轨迹的,明明不过是麓川这样一个说小不小,但是说大也不算大的偏僻一隅,居然能够有如此之多的能才来在各方强大势力间周旋,维持住麓川的存在,以及它对于其他势力的强大影响力。

  但是被作为弃子的思机发,并没有放弃自己,他固然暂时失去了麓川势力的支持,但是他本来在严格意义上讲,在于明军战败中失去了大量自己的嫡系部队和重要城镇的他,本来就难以具备在麓川势力中的立足之地。

  只是被放弃,而没有被落井下石追杀,其实已经是具备了一个比较好的对待方式了,同时思机发还具备另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名号,麓川之主,孟卯国君。

  这个称号,也许除了大明之外,是所有的势力所共同认可的,而这个称号无论是面对其他所有势力的上层贵族,还是各处底层城寨的小贵族,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说服力。

  孟卯国,从大明的角度看,不过是一方小国,但是无论是和明军之间的战斗,还是相对其他中南半岛的势力来说,孟卯,或者说麓川的地位都是最高的,这一点就算是明面上实力最强大的阿瓦王朝也不得不承认。

  其实在思机发心中,他也是作为孟卯国君而没有把阿瓦王朝放在眼中,在他眼里,阿瓦的国王,可能不过是阿瓦城的城主罢了,应该是他的麓川之主,孟卯国君的部下才对。

  这一点可以从思机发后来的事情看出来。先是遭遇了对上明军的惨败,丢失了城镇,损失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