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天工造物(上)
�,分离出一些人来负责其他一些物件的生产和维护,如农具,营帐所用的搭建材料和一些在其他方面有用处的东西,但是不属于装备范畴。”

  “这个部门,我想将其命名为造物院,取制造生活中需要的万千物件之意,张大可来做负责人,你看怎样?”

  卢崇眼睛一亮:“不愧是百户,大可来做这个负责人再好不过了。他之前一直在各处奔走提供帮助,制造和维护各种东西,现在总算有个正经名头和相应的职责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大可对各种工艺都较为熟悉,造物院本质上就是制作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然后向各个有需求的方面进行接洽和供应。”姜榆罔分析道。

  “建立造物院的话,对于院长的位置,他再适合不过了。”

  “百户英明,那刀师傅呢?他负责做什么?”卢崇赞叹了一句,又问道对刀云月的安排。

  这个南桑寨,甚至是整个莽古山脉一带最优秀的工匠给卢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固然因为山寨的技术力限制,刀云月对火器的了解很少。

  毕竟在麓川地区,火器是很少见的,刀云月对火器的不了解,也不能说他对于技术没有足够的热忱。

  以姜榆罔的了解,麓川军使用的火器大多依靠从阿瓦和大城的贸易中获取,而阿瓦和大城的火器,很多也是来自于和更遥远地区的贸易,本身没有多少生产火器的能力。

  就算是有一些生产,也远远没有明朝这样在工部虞衡清吏司下辖的军器局,营缮清吏司下辖的鞍辔局和内府下辖的兵仗局,再加上边疆各地卫所的军器局的工匠的生产规模之大形成。

  姜榆罔在战斗中,见到了麓川军都极少使用火器,偶有见到的,所使用的都是相当原始的火门枪,与其说是有战场上杀敌的功效,不如说是震慑人心的作用更大一些。

  不过他在刚刚穿越来麓川时,正是从一场昏迷中醒来。那时这副身躯,就恰巧被火铳的弹丸打中了头盔,说来也是颇有缘分。

  刀云月除了对火器不甚了解之外,对于各种建筑的土木结构颇为精通,各种精巧的物件制造水平更是在莽古堡的工匠中无人可比。

  但是如果因为上述原因,就任命他来做造物院的负责,来管理生活所需的各类物件的生产,未免有些浪费人才了。

  尤其是姜榆罔虽然对各种文化下的建筑历史了解颇深,但毕竟不是土木工程或建筑的科班出身,真正建筑设计上的细节还是认知有限。

  而这就导致了,对于近代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复原,需要更多的这些古代工匠的努力。

  姜榆罔可以提供许多设计思路与灵感,甚至是一些建筑材料的选择,但是实际的建造还是要明代的这些建筑工匠来亲身研究实现。

  因此,姜榆罔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参与到建筑技术的复原中来,通过现实的工程施工中获得经验和科学结论,进而推动建筑技术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讲,刀云月就是最好的人选。

  所以姜榆罔回答道:“刀云月就来做另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这个部门专司建筑,无论是眼下的莽古堡,还是未来可能的其他建筑或者道路甚至水利,都由这个部门来负责,我打算将其命名为天工院。”

  “人力通神,巧夺天工。”卢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