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正统十四年的春天(上)
对于过去的,作为现代人的姜榆罔来说,正统十四年是一个遥远的概念,那是深藏于几百年岁月前的历史,上面覆盖着无数重厚重的尘埃。
后人想要回顾那段往事,只能透过各种历史资料的一鳞半爪去努力了解到一些模糊的消息,然后在时光的迷雾中失去方向,获得怅然若失的迷惘。
人们无法真正知晓历史。就像在两个人在签订什么密钥时,有一句话说的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在许多属于历史的内容中,是不存在保证客观又能够长久留存的见证者的,在没有录像技术的古代,这种概率成为了绝对。除了在场的当事人以外,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一些事情的发生。
这种迷雾,能够彻底的阻隔一切试图窥探它的视线,而它最大的能力,就来自于时间。
虽然有人说,在更高维的世界里,时间不过是一个维度,但是在人世间,时间是一种无可违抗的伟力,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于它的流逝。而唯一可以扭转它的手段,刺穿时间的迷雾的手段就是时光倒流,俗称“穿越”。
从二十一世纪来到正统十三年的麓川战场上的姜榆罔遇上的正是这个。作为一个浸淫历史文化多年,以收藏全世界各地的古董为生的姜榆罔,对于遥远的过去并没有普通人的恐惧,陌生或茫然。
在知道了自己所处的时空后,他甚至是壮志满怀的。他想要利用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来改变这个无可奈何地走向悲惨结局的时代,去书写一个壮丽的篇章。
熟悉明代历史的姜榆罔知道这麓川之战是什么,从某个角度来讲,它对于整个明代的影响力不逊于土木堡之变。对麓川十余年的征讨占据了明朝的绝大多数精力,以至于北部边防空虚,给了瓦剌可乘之机做大,后来土木堡之变的发生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
而因为麓川之战和后来的苗乱而无暇脱身的靖远伯王骥,更是当时的一大名将,以文官身份立军功封爵,这是后来的阳明先生王守仁才能做到的伟业,有明一朝,得此殊荣者不过三人。
在自正统六年起,王骥临危受命,负责对麓川军务之前,正是他于正统三年负责北方边防事务,转战千里,大坡侵扰边疆的瓦剌军。如果王骥不是因为麓川之战和受麓川战事影响,继而发生的土司之乱而不得脱身,去负责对瓦剌的战事,这正统十四年的对瓦剌战争,胜败还真的不好说。
如果从这个角度想,正是麓川之战的不顺利,造就了土木堡之变的悲剧,麓川这里,似乎正是于历史旋涡中扭转成败的关键之地。
而在进一步接受现实后,姜榆罔又感到了深深地无力。他虽然穿越来到明英宗正统年间,但他只是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卫所军官。虽然这副身躯有着近乎于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强健有力,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他没有像一些小说主角那样直接变成明英宗本人,甚至没有一丁点势力可言————一个小旗连十个战兵都不齐,只有5个勉勉强强会用一下火铳的工匠,太微不足道了。
就算拿命去在生死之间搏斗,拿下来了不可思议的胜利,几个月下来,时间进入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他作为一个百户,实力已经达到了同仁们所不敢想象的地步。
在莽古山中取得的堪称辉煌的战果,也让指挥使把自己视为了最得力的手下之一。孟养城方面,对于姜榆罔在莽古堡的各种物资上的请求几乎是随叫随到,简�
后人想要回顾那段往事,只能透过各种历史资料的一鳞半爪去努力了解到一些模糊的消息,然后在时光的迷雾中失去方向,获得怅然若失的迷惘。
人们无法真正知晓历史。就像在两个人在签订什么密钥时,有一句话说的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在许多属于历史的内容中,是不存在保证客观又能够长久留存的见证者的,在没有录像技术的古代,这种概率成为了绝对。除了在场的当事人以外,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一些事情的发生。
这种迷雾,能够彻底的阻隔一切试图窥探它的视线,而它最大的能力,就来自于时间。
虽然有人说,在更高维的世界里,时间不过是一个维度,但是在人世间,时间是一种无可违抗的伟力,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于它的流逝。而唯一可以扭转它的手段,刺穿时间的迷雾的手段就是时光倒流,俗称“穿越”。
从二十一世纪来到正统十三年的麓川战场上的姜榆罔遇上的正是这个。作为一个浸淫历史文化多年,以收藏全世界各地的古董为生的姜榆罔,对于遥远的过去并没有普通人的恐惧,陌生或茫然。
在知道了自己所处的时空后,他甚至是壮志满怀的。他想要利用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来改变这个无可奈何地走向悲惨结局的时代,去书写一个壮丽的篇章。
熟悉明代历史的姜榆罔知道这麓川之战是什么,从某个角度来讲,它对于整个明代的影响力不逊于土木堡之变。对麓川十余年的征讨占据了明朝的绝大多数精力,以至于北部边防空虚,给了瓦剌可乘之机做大,后来土木堡之变的发生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
而因为麓川之战和后来的苗乱而无暇脱身的靖远伯王骥,更是当时的一大名将,以文官身份立军功封爵,这是后来的阳明先生王守仁才能做到的伟业,有明一朝,得此殊荣者不过三人。
在自正统六年起,王骥临危受命,负责对麓川军务之前,正是他于正统三年负责北方边防事务,转战千里,大坡侵扰边疆的瓦剌军。如果王骥不是因为麓川之战和受麓川战事影响,继而发生的土司之乱而不得脱身,去负责对瓦剌的战事,这正统十四年的对瓦剌战争,胜败还真的不好说。
如果从这个角度想,正是麓川之战的不顺利,造就了土木堡之变的悲剧,麓川这里,似乎正是于历史旋涡中扭转成败的关键之地。
而在进一步接受现实后,姜榆罔又感到了深深地无力。他虽然穿越来到明英宗正统年间,但他只是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卫所军官。虽然这副身躯有着近乎于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强健有力,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他没有像一些小说主角那样直接变成明英宗本人,甚至没有一丁点势力可言————一个小旗连十个战兵都不齐,只有5个勉勉强强会用一下火铳的工匠,太微不足道了。
就算拿命去在生死之间搏斗,拿下来了不可思议的胜利,几个月下来,时间进入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他作为一个百户,实力已经达到了同仁们所不敢想象的地步。
在莽古山中取得的堪称辉煌的战果,也让指挥使把自己视为了最得力的手下之一。孟养城方面,对于姜榆罔在莽古堡的各种物资上的请求几乎是随叫随到,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