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推恩令
��重病,御医们数次诊断都束手无策,只能看着皇帝的身体一天天垮下去,军堂的将军们数次咆哮着要杀了这些无能的御医,最后都被皇帝本人呵斥了下去。

  看着两鬓斑白的李昂,曹安民从床上直起了身子,笑道,“你也老了不少啊!”内侍们看到皇帝起来,都是慌忙地过来,却是被皇帝喝止了,而这个时候,李昂已是扶着皇帝下了地。

  “朕和武威王去花园走走,你们不必跟来。”由李昂亲手披上袍子以后,曹安民看向了那些紧张的内侍们,声音中威严一如往昔,“朕还没到弱不禁风的地步。”

  “这些年,朕一直都不断听到你大胜的消息,心中既高兴又嫉妒,大秦和匈奴这十多年里的交锋,虽说死死地压得他们动弹不得,可是却从未有过空前的大胜,比起你来,军堂的那些人简直就是一群废物。”曹安

  说着这些年来和匈奴的战事,看得出来,作为大秦皇满意。

  听着曹安民的絮叨,李昂并没有插话,他知道皇帝的话语里并没有对军堂的恶意,只不过是和他这个朋友在发牢骚而已。

  “自从你去了海西,皇后又离朕而去,说实话,朕是觉得日子实在无趣,要不是想着要狠狠地打垮匈奴人,说不定朕会当个昏君也说不定。”在李昂的搀扶下,曹安民坐在了亭子里,看着满院盛开的牡丹花叹道,人人都以为做皇帝好,可是又有几个知道做皇帝的苦处,一国的担子压在你肩上,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担当不起的就只有做个昏君,所以自古昏君总是比明君多。

  “陛下说得是,当一国之君着实累得很,所以臣把王位交给了儿子。”李昂说起了自个的事,而曹安民听着,也是不由摇起了头。

  “景麒今年才十六岁,你就把一摊子事全扔给他了。”曹安民如此说着,不过语气中却不见责怪之意。

  “陛下知道的,臣起于行伍,对于政事向来觉得麻烦,更何况臣的儿子于政事上胜过臣多矣,所以臣就退位了。”李昂想到自己的儿子,一脸的笑意。

  “说起来,羽儿他跟了你三年,也不知道学了你几成本事。”曹安民想起了离开自己已经整三年的儿子,朝李昂问道。

  “太子日后定会胜过陛下和臣多矣。”李昂想到在自己身边日益成稳的曹羽,却是正色道。

  “好好,这样的话,朕就放心了。”曹安民大笑了起来,曹氏向来的家训便是要儿子胜过老子,他父亲当年便是从小这样教他的,而他也一样。

  或许是见到了李昂这个世上除了儿女之外唯一挂心的朋友,曹安民的身体居然奇迹般地有了好转的迹象,这让所有的朝臣都是喜出望外,毕竟曹安民在位的十九年,将大秦从安逸中拉回了原本霸武强兵的正途上,再次打压了国力上升的匈奴人,尽管如此还未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是这也是迟早的事情。

  李昂回来的消息一直被压制着,不过一些有心人也从宫中透露的只言半语里猜出了那位住进宫中陪伴皇帝的就是大秦的武威王,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沉默,他们知道皇帝秘招李昂回来,绝不只是叙旧那么简单,很可能便是为了此前朝堂上有人提出的推恩令一事,尽管各大世家已经在唐国朝堂上渗透进了自己的势力,可是对于大秦的高层来讲,唐国已经有了一个能和大秦抗衡的庞大帝国雏形,谁也说不清日后,唐国是否会成为另一个威胁,对于现在的人来讲,谁也不希望源出大秦的唐国会和大秦为敌,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你不去想就不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