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生命演化史上的一大步
p; 游弋者与漂浮在海面上的簇群不同,因为需要‘长途奔走’? 游弋者的细胞膜比簇群的更加厚实。而在入侵过第一批游弋者后,噬菌体发现刺穿细胞膜注入遗传信息的进攻方式出现了一点问题——有些噬菌体的个体就没有能刺穿游弋者的细胞膜? 使得进攻失败。

  例如第一批游弋者一开始就并没有被入侵成功? 因为细胞膜太厚了。只是游弋者将自己贴近已经死去的簇群,准备接受信息时才凉凉。

  这个问题使得噬菌体开始了进化,它有自我意识,当然不会慢慢等下去? 而是发现问题后便立即主动变异? 优化自己的进攻方式。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进攻方式。

  第二种简单来说就是伪装自己。通过把自己伪装成良民,从而欺骗了细胞膜上的‘海关’,然后一进了细胞内部就掀开伪装,做回自己。

  毕竟这就是一坨蛋白质,在细胞外没有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你很难将其定义为有害。而蛋白质这种东西,那就是营养物质啊。(细胞膜上有很多识别蛋白? 识别确定是有利的蛋白质大分子,便会胞吞让蛋白质进入。而早期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也有类似的? 但更加简陋的识别外部物质的机制)

  细胞膜上的识别蛋白:这是大大的良民

  细胞内部的内部dna:就是你小子把病毒带进来哒?

  显然伪装的进攻方式更有效,在第二批游弋者刚刚踏入‘死亡海域’时? 便被入侵了? 但是这些入侵成功的噬菌体进入游弋者的体内后便发现——自己来错地方了。

  这确实还是一个细胞? 但这个奇怪的细胞内部竟然还有一个细胞膜,甚至内部的那个细胞膜是拒绝一切外部物质的,上面连识别蛋白都没有,直接就禁止了一切花里胡哨。

  或者应该找个有突刺的噬菌体来试试,但有突刺的那个连最外面的膜都穿不透,更别提穿透第二层了。

  古菌,好巧不巧的,让自己从一个简单的原核生物,迈出了走向真核生物的一大步。

  这不是巧了么?

  只可惜,除了改良后的游弋者,古菌的本体,或者说绝大多数的本体,都只是简单的簇群细胞。

  完全没有应对噬菌体的手段。

  而改良后的游弋者又是一次性的产物,虽然这种改良能够完美阻绝噬菌体的侵害,但同时也丧失了活下去的可能。

  这完全是同归于尽的打法。

  古菌可不想同归于尽,它还没活够呢。

  总结了噬菌体的进攻方式后,古菌便准备在改良过的游弋者基础上,继续改良演化。

  首先是内膜结构,在对抗外部入侵时成效显著。

  细胞最外面的膜不可能禁止一切物质交换,毕竟还是要恰饭的嘛。

  但内膜便不一样了,古菌想了想,决定将细胞内最为重要的核酸聚合起来,用一个更坚固的内膜包裹住,而其他的细胞器,则放在内膜与外膜的中间,也用一个个膜包裹住,并在这些膜上设定只让单一物质进入的识别蛋白,这样,哪怕一个细胞器被入侵了,整个细胞也会瞬间jing觉,启动应急自救机制,摧毁入侵者。

  而这个应急自救机制,古菌想了想,不如演化出一种专门释放大量酶得细胞器,在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