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我本想拒绝,但他给的太多了
  看着齐聚一堂的各殖民地总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交头接耳,如果宰了他们就能解决一切麻烦,那么国联怕是已经往大堂里扔核手雷了。

  杀一人以救天下,杀一群以救苍生。

  这正义的伙伴,我国联当定了!

  只可惜,这不是几个人的问题,甚至不是一小部分人的问题。

  事情发展到今天这局面,虽然罪魁祸首是一小部分动机不纯的恶势力。但他们通过几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在殖民地网络、媒体、教育等方面将自己的那套思维逻辑对民众进行浸透,从而导致了殖民地人民已经普遍的对国联统治产生了质疑。

  这种情绪在经过周围环境的巨大改变——例如国联为了推动新殖民地建设而调整关税,造成本地的经济受挫,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

  民众心中不满,需要宣泄。普通人最简单的思考逻辑就是找一个敌人,让这个敌人来为自己所受苦难负全责。

  甚至都不需要去提醒,殖民地人民自己就会这么去思考。

  这是洗脑,让你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更夸张点说,这就是演变。

  因为科技上的缺陷,人类文明在还没有完成‘通讯技术’的跨域就早早的开启了恒星系内殖民活动,这跛脚的前行,哪怕跑的很快,也必然要付出代价。

  就像爬山。

  一个文明就是登山者。爬的越高,摔得越重。

  一般情况下,文明会发展的特性让自身会随着高度增加的同时,也增强自身的抗摔能力。

  在正常速度下,爬的高度与抗摔能力是相互平衡的,哪怕不小心摔了下去,也就伤筋动骨,死是死不了。

  而人类文明目前的问题在于,爬的太快,抵达了一个自身无法承受摔下去的高度上。变得摇摇欲坠,精疲力竭。只能停下来稍作歇息。

  恰逢这时,一阵大风吹来…

  ……

  ……

  各怀心事的殖民地总督们齐聚一堂。带着疑问,以为国联要在关税问题上松个口子了,但结果却令各大总督失望了。

  国联这次会议中讨论的确实是关税问题,但并没有在控制权上放手,只是提出了要建立一个新的贸易模式。

  从原来的各殖民地之间相对孤立的贸易往来转变为一个贸易区。

  例如月球是资源出口导向型的殖民地。通过在月球上的一系列自动化工厂生产各类聚变原料商品,对其他殖民地出口。

  而第17号殖民地伽利略号殖民卫星,就是一个以金融服务业、文娱业为经济主体的殖民地,在粮食、日用品方面严重依赖进口。

  而第18号殖民地神农号殖民卫星,就是一个以粮食生产、养殖为经济主体的殖民地。

  国联的想法是,各个殖民地的商品实行互补,几个殖民地建个群,大家看看各自的商品,对没有重叠的部分实行零征关税,加强各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商品的流通? 降低物价? 提高利润,改善殖民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各殖民地的收益。

  关税虽然也是收益? 但有的时候放弃这部分反而能赚到更多的钱�